喜谢侯相过

夫差城中车与马,扬扬谁识衡门下。 安石能来问许询,相逢绝少元规尘。 直钩共把沧浪钓,开口且向青天啸。 东邻杏花方嫣然,柳条才可胜春烟。 床头禄米储一斛,换酒堪直三千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扬扬:得意的样子。
  •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 安石:指谢安,东晋名士。
  • 许询:东晋名士,与谢安为友。
  • 元规尘:指高官显贵的车尘,比喻权势。
  • 直钩:指钓鱼用的直钩,比喻清高不群。
  • 沧浪:水名,这里指江湖。
  • 青天啸:向天长啸,表达豪情壮志。
  • 嫣然:形容笑容美好。
  • 春烟:春天的雾气。
  • 床头禄米:指微薄的俸禄。
  • :古代容量单位,一斛约为十斗。
  • :同“值”,价值。

翻译

在夫差城中的车马熙熙攘攘,有谁会留意到这简陋的门前?谢安石能够来访许询,我们相逢时却很少沾染权贵的尘埃。我们用直钩在江湖中共钓,向着青天放声长啸。东邻的杏花正开得娇艳,柳条也足以媲美春天的雾气。床头储存的一斛禄米,换来的酒足以价值三千钱。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城中繁华与衡门下的清静,表达了诗人对权势的不屑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诗中“扬扬谁识衡门下”一句,既描绘了城中车马的喧嚣,又暗含了诗人对世俗的疏离感。后文以谢安、许询的交往为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交流而非物质上的繁华。结尾处提到床头禄米和换酒的情景,更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对简朴生活的珍视。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