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朝正:朝见皇帝。
- 龙颜:皇帝的面容,代指皇帝。
- 诏遣:皇帝下诏派遣。
- 旬宣:巡视宣布,指巡视各地并宣布皇帝的命令。
- 冯轼:依靠车轼,指乘车。
- 碣石:山名,位于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 飞书:迅速传递的书信。
- 白席:指官职。
- 匡山:山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
- 提封:指统治的疆域。
- 屯田:古代军事上的一种耕种制度,士兵在边疆地区耕种以自给。
- 郡国:古代行政区划,郡指郡县,国指诸侯国。
- 均输:公平分配运输任务。
- 转饷:转运粮饷。
- 中兴:国家由衰转盛。
- 咨四岳:咨询四方诸侯。
- 词赋:文学作品,特指诗词歌赋。
- 江关:江河的关隘,此处指国家的边疆。
翻译
早晨,你万里迢迢去朝见皇帝,皇帝下诏让你巡视宣布于二楚之间。你乘车穿越青云,来到碣石山,迅速传递书信,从匡山出任官职。你借助屯田的策略来规划疆域,公平分配郡国的运输任务,转运粮饷。听说国家正在复兴,咨询四方诸侯,你的词赋虽未震动江关,但已在中兴之际发挥了作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徐方伯子奉命巡视二楚,为国家中兴出谋划策的情景。诗中通过“朝正万里”、“冯轼青云”等意象展现了徐方伯子的远大前程和重要使命,同时“提封借画屯田奏”、“郡国均输转饷还”等句体现了其对国家边疆治理和物资调配的贡献。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徐方伯子在中兴之际所发挥作用的肯定,以及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