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宋山人应元自新河以燕石集诗禅琐谈见寄

名山杖笠未由同,片札能飞碣石宫。 赵地客卿双白璧,江陵茅屋几秋风。 书成颇忆青毡客,榻坐谁如皂帽翁。 短鬓萧骚难会面,扁舟吾在海门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答谢,这里指回赠诗作。
  • 杖笠:手杖和斗笠,常指旅行用具。
  • 未由同:没有机会一同。
  • 片札:短小的信件。
  • 碣石宫:地名,碣石山下的宫殿,这里泛指宫廷。
  • 赵地:古代赵国地区,今河北省一带。
  • 客卿:指在外的官员或客人。
  • 双白璧:比喻珍贵的礼物或人才。
  • 江陵:地名,今湖北省江陵县。
  • 茅屋:简陋的房屋。
  • 青毡客:指清贫的读书人。
  • 皂帽翁:戴黑帽的老人,这里指有学问的长者。
  • 萧骚:形容头发稀疏。
  • 扁舟:小船。
  • 海门:地名,今江苏省海门市。

翻译

我未能与你一同游历名山,手持杖笠,而你的短笺却如飞鸿般传到了碣石宫。你在赵地结交的客卿如同双白璧般珍贵,而我这江陵的茅屋却历经了几度秋风。你的书信让我怀念起那些清贫的读书人,而我坐在这里,又有谁能比得上那位学问渊博的皂帽老人呢?我的头发稀疏,难以与你相见,而我将乘一叶扁舟,在海门之东等你。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对学问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自己的简陋生活与友人在外的风光,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人的自谦与对学问的敬仰也体现在对“青毡客”和“皂帽翁”的怀念中。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感悟。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