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宁波龙郡丞勾甬纪年

海国频荒旱废畬,鄮州使者政何如。 诸村赈贷家犹粒,五井荣雩野尽锄。 汲孺可条河内奏,董生新著广川书。 即看鳞鬣东南雨,霈作商岩力有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频繁
  • 荒旱:严重的干旱
  • 废畬:废弃的田地
  • 鄮州:古代地名,今浙江宁波一带
  • 使者:指官员
  • 政何如:政绩如何
  • 赈贷:救济和借贷
  • 家犹粒:家中仍有粮食
  • 五井:指五个井,这里可能指五个地区或五个水源
  • 荣雩:指繁荣的祈雨活动
  • 野尽锄:田野都被耕作
  • 汲孺:指汲黯,汉代名臣,曾任河内太守
  • 河内:古代地名,今河南北部
  • 董生:指董仲舒,汉代著名学者
  • 广川书:指董仲舒的著作
  • 鳞鬣:指鱼鳞,这里比喻雨点
  • :大雨
  • 商岩:指商山,这里比喻贤能之人
  • 力有馀:能力有余

翻译

在海边的国家,频繁遭遇严重的干旱,废弃的田地随处可见,鄮州的官员政绩如何呢?在各个村庄,通过救济和借贷,家家户户仍有粮食,五个地区的水源和祈雨活动都十分繁荣,田野都被耕作得很好。汲黯曾在河内做出卓越的政绩,董仲舒的新著作也广为流传。现在,东南方向的雨点如同鱼鳞般密集,大雨滂沱,这正是贤能之人力量的体现,他们的能力绰绰有余。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国频遭荒旱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难状况。诗人通过对比鄮州官员的政绩和汲黯、董仲舒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贤能官员的期待和对社会繁荣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