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子明赴苍梧参军

跃马都门意气生,飞书骆越旧知名。 炎洲道路三千里,沧海戈船十万兵。 岂为故人誇负弩,祇缘多难请长缨。 伏波门下南征曲,更听袁郎玉笛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跃马:骑马奔驰。
  • 都门:京城的城门。
  • 飞书:迅速传递的书信。
  • 骆越:古代南方的一个民族,这里指南方边远地区。
  • 炎洲:指南方炎热的地方。
  • 沧海:大海。
  • 戈船:古代战船。
  • 负弩:背负弓箭,表示准备战斗。
  • 长缨:长绳,比喻束缚或控制。
  • 伏波:指伏波将军,古代将军的一种称号。
  • 南征曲:南征时所唱的歌曲。
  • 袁郎:指袁姓的年轻人。
  • 玉笛:精美的笛子。

翻译

在京城的城门前骑马奔驰,意气风发,迅速传递的书信在南方边远地区已有名声。南方的道路长达三千里,大海上的战船载着十万士兵。不是为了向老朋友炫耀自己的战斗准备,而是因为多难之际请求长久的束缚。伏波将军门下的南征歌曲,现在又听到了袁姓年轻人的玉笛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徐子明赴苍梧参军的情景,通过“跃马都门”、“飞书骆越”等词语展现了他的英勇与远行。诗中“炎洲道路”、“沧海戈船”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了南方边疆的辽阔与艰险。结尾的“伏波门下南征曲,更听袁郎玉笛声”则巧妙地以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祝福与不舍。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