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黄廷寅黎惟敬游菖蒲涧访玉舄亭故址

九日高台坠露清,千年残观紫烟平。 铁桥不见仙人过,玉舄空留海客名。 鹄岭晓看阊阖色,鸾霄秋送佩环声。 涧边瑶草空相待,游戏玄洲下赤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
  • 高台:指高处的台地或建筑。
  • 坠露:指早晨的露水。
  • 紫烟:指山间的雾气,常用来形容仙境。
  • 铁桥:传说中的仙桥。
  • 玉舄:指玉制的鞋,古代传说中仙人所穿。
  • 海客:指航海的人,这里可能指传说中的仙人。
  • 鹄岭:指高耸的山岭。
  • 阊阖:指天宫的门,这里比喻山岭高耸入云。
  • 鸾霄:指天空,鸾是传说中的神鸟。
  • 佩环:指古代女子佩戴的玉饰,这里可能指仙人的装饰。
  • 瑶草:指仙草,传说中生长在仙境的草。
  • 玄洲:传说中的仙境。
  • 赤城:传说中的仙山。

翻译

重阳节那天,我们站在高台上,清晨的露水清新宜人,远望千年古迹,山间的雾气平静如紫烟。虽然看不到传说中的仙人通过铁桥,但玉制的鞋仍留有海客的传说。清晨,我们在高耸的山岭上看向天际,仿佛能看到天宫的门,秋天的天空传来仙人装饰的玉佩声。涧边的仙草空自等待,我们仿佛游戏在仙境玄洲,向着赤城仙山前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诗人与友人游历仙境遗址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元素,如铁桥、玉舄、鹄岭、鸾霄等,构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画面。通过“紫烟”、“佩环声”等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远离尘嚣、向往仙境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