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行送周民部元孚饷边
十万材官蓟门戍,何年面缚三当户。
败虏犹啼冒顿山,残胡尚领匈奴部。
四镇藩篱在朵颜,黄龙岁有捷书还。
每饭谁能忘钜鹿,扬兵只道出燕关。
关头儿戏列墩卒,犬羊风雨防奔突。
承平介胄玩国典,仓皇部伍持师律。
河隍不复问屯田,纨绮诗书学控弦。
但传烽燧虚乘障,便倚金汤远筑边。
独使至尊念飞挽,算缗请饟劳霜简。
明光殿前遣使者,军符十道行亲绾。
君为司农汉大夫,囊鞬双插金仆姑。
志封居胥禅姑衍,气夺蒲类驰伊吾。
旄头昨直辽阳右,大将旌旗喜峰口。
亚夫之裔善谈兵,借筹可使单于走。
我歌折柳停君车,黄云白草护储胥。
赠言岂用绕朝策,归奏先驰实塞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蓟门: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带。
- 材官:古代指有才能的官员或武士。
- 戍:守卫边疆。
- 面缚:被俘虏。
- 三当户:古代匈奴的一个部落。
- 冒顿山:古代匈奴的圣地。
- 匈奴部:古代匈奴的部落。
- 朵颜: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一带。
- 黄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指胜利的象征。
- 钜鹿:古代地名,今河北一带。
- 燕关:古代关隘,今河北一带。
- 墩卒:守卫烽火台的士兵。
- 犬羊:对敌人的蔑称。
- 奔突:快速冲击。
- 承平:太平时期。
- 介胄:盔甲。
- 国典:国家的法律。
- 河隍:河流和城池。
- 屯田:在边疆地区开垦土地,种植粮食。
- 纨绮:华丽的衣服。
- 控弦:拉弓射箭。
- 烽燧:古代的烽火信号。
- 乘障:守卫边疆的障碍物。
- 金汤:坚固的城池。
- 飞挽:快速运输。
- 算缗:计算税收。
- 霜简:古代官员的文书。
- 明光殿:古代宫殿名。
- 军符:军事命令。
- 司农:古代官职,负责农业和财政。
- 囊鞬:箭袋。
- 金仆姑:古代的一种箭。
- 居胥:古代地名。
- 禅姑衍:古代地名。
- 蒲类:古代地名。
- 伊吾:古代地名。
- 旄头:古代军旗。
- 辽阳:古代地名,今辽宁一带。
- 喜峰口:古代关隘。
- 亚夫:古代名将。
- 借筹:借用计策。
- 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
- 折柳:古代送别的习俗。
- 黄云白草:边疆的景象。
- 储胥:储备物资。
- 绕朝策:古代的计策。
- 实塞书:实际的边疆情况报告。
翻译
十万有才能的官员和武士在蓟门守卫边疆,何时才能俘虏三当户。败退的敌人还在冒顿山哭泣,残余的匈奴部落仍然存在。四镇的防御在朵颜,每年都有胜利的消息传来。每次吃饭时谁能忘记钜鹿,扬兵只以为出燕关。关头的士兵像儿戏一样排列,犬羊般的敌人在风雨中防备冲击。太平时期的盔甲玩弄国家的法律,仓皇的部队持守军纪。河隍不再询问屯田,华丽的衣服和诗书学习拉弓射箭。只是传递烽火信号虚设障碍,便依靠坚固的城池远离边疆。独自使至尊思考快速运输,计算税收请劳霜简。明光殿前派遣使者,军事命令十道亲自管理。君为司农汉大夫,箭袋双插金仆姑。志封居胥禅姑衍,气夺蒲类驰伊吾。旄头昨直辽阳右,大将旌旗喜峰口。亚夫之裔善谈兵,借筹可使单于走。我歌折柳停君车,黄云白草护储胥。赠言岂用绕朝策,归奏先驰实塞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疆的守卫和战争情景,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边疆的艰苦和将士的英勇。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古代地名和军事术语,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功底。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整体上,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