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子朋公益子迁季美开社见寄

社事初成鹖是冠,招邀何以到鱼竿。 可因朗月思玄度,尚有残书伴幼安。 玉履并将纶简寄,铜盘犹向竹林看。 洛中若待扁舟客,欲系龙门八节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鹖冠:古代隐士所戴的帽子。
  • 鱼竿:指隐居或垂钓的象征。
  • 玄度:指月亮,古代文人常以玄度代指月亮。
  • 幼安:指诗人自己。
  • 玉履:指珍贵的鞋子。
  • 纶简:指书信。
  • 铜盘:古代的照明器具。
  • 竹林:指隐居的地方。
  • 洛中:指洛阳,古代文化名城。
  • 扁舟客:指乘小船的旅人。
  • 龙门: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 八节滩:指龙门附近的险滩。

翻译

社团初成时,隐士们戴着鹖冠,邀请我如何能放下鱼竿。 可以因为明亮的月光思念玄度,尚有残书陪伴着我幼安。 珍贵的鞋子和书信一并寄来,铜盘依旧照亮着竹林。 洛阳中若等待乘小船的旅人,我欲系舟在龙门的八节滩。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欧大任对友人邀请的回应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社事初成鹖是冠”和“招邀何以到鱼竿”展现了诗人对社团活动的参与和对隐逸生活的留恋。通过“可因朗月思玄度”和“尚有残书伴幼安”,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书籍的喜爱。结尾的“洛中若待扁舟客,欲系龙门八节滩”则体现了诗人对旅行的期待和对洛阳的向往。整体上,诗歌语言含蓄,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