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洲山寺送戚少保还东牟

楼船郁水路初分,鹅鹳春洲讵可闻。 细柳旧逢周太尉,武陵今送马将军。 江南鼓吹歌黄鹄,岭外旌旗袅白云。 一代登坛谁得似,中原何日不思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洲山寺: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作者所在地的某座山寺。
  • 戚少保:人名,具体事迹不详,可能为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东牟: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戚少保的家乡或目的地。
  • 楼船:古代的一种大型战船。
  • 郁水:水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作者所在地的某条河流。
  • 鹅鹳:古代军队的阵型名称。
  • 细柳:地名,古代周亚夫驻军之地,这里指代周亚夫。
  • 周太尉:指周亚夫,西汉名将。
  • 武陵:地名,古代隐士常居之地。
  • 马将军:指马援,东汉名将。
  • 黄鹄:古代传说中的大鸟,这里指代高飞的志向。
  • 岭外:指五岭以南的地区。
  • 旌旗:古代军队中的旗帜。
  • 登坛:指担任重要职务。
  •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

翻译

在灵洲山寺送别戚少保返回东牟,楼船在郁水路上刚刚分开,春洲上的鹅鹳阵型怎能不让人闻风丧胆。曾在细柳营遇到过周亚夫,今天在武陵送别马援将军。江南的鼓吹声中唱着黄鹄之歌,岭外的旌旗在白云中飘扬。一代英雄谁能比得上,中原何时不再思念你。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和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戚少保的敬仰和不舍。诗中通过对楼船、郁水、鹅鹳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壮阔的战争氛围。同时,通过对周亚夫、马援等历史名将的提及,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最后,以中原对戚少保的思念作为结尾,寓意戚少保的重要性和作者对他的深厚情感。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