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顾中丞出息东郊田舍二首
清旦漱玉齿,焚香讽道书。
朗吟百神卫,万遍袪灾虞。
至人昔有语,上智乃如愚。
谷虚神以存,累遣体应舒。
大隐在城市,岂必侣樵渔。
林卧观众芳,水木及春馀。
青阳忽巳暮,不乐复何如。
览镜彫朱颜,发白不满梳。
兴来理瑶瑟,且复对浮蛆。
诵君东郊作,吾亦赋归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漱玉齿:刷牙。
- 讽道书:诵读道家的书籍。
- 朗吟:高声吟诵。
- 百神卫:众多神灵护卫。
- 袪(qū)灾虞:消除灾祸忧患。
- 至人:指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
- 上智:具有上等智慧的人。
- 樵渔:打柴和捕鱼的人,泛指渔夫。
- 春馀:春天过后。
- 青阳:指春天。
- 彫(diāo):同“凋”,指容颜衰老。
- 瑶瑟:用玉装饰的瑟,一种乐器。
- 浮蛆:酒面上的泡沫,代指酒。
翻译
清晨起来刷牙,燃起香诵读道家书籍。高声吟诵以求众多神灵护卫,万遍诵读来消除灾祸忧患。 古代的至人曾经说过,具有上等智慧的人反而好像愚笨。山谷空虚精神才能得以留存,多次排遣忧虑身体应该会舒畅。 真正的隐士在城市中也能存在,不一定非要与樵夫渔夫作伴。在林中躺卧观赏众多的花卉,感受春天过后水木的气息。 春天忽然已经过去,不快乐又能怎样呢。看着镜子中衰老的容颜,头发变白都不够梳理。 兴致来了就弹奏瑶瑟,并且再次对着美酒。诵读您在东郊的诗作,我也想要辞官归乡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诗的开头描述了清晨的洗漱和诵读道书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修行和避灾的追求。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至人和上智的理解,认为真正的智慧并非表面的聪明,而是一种内心的境界。诗人认为在城市中也可以达到隐居的境界,不必非要身处山林。诗中还描写了春天过后的自然景象,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身衰老的无奈。最后,诗人通过弹奏乐器和饮酒来抒发情绪,并表示对他人东郊诗作的欣赏,以及自己对归乡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复杂,既有对人生的思考,也有对自然和时光的感慨。
严嵩
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移疾归,结交名流,读书钤山十年,以诗文获盛名。还朝,进侍讲。世宗时累官为礼部尚书,以佞悦当上意,撰青词独能称旨。嘉靖二十一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二十三年,代翟銮为首辅。累加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嵩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与子世蕃父子济恶,横行公卿间。构杀夏言、曾铣、张经等,治劾己者杨继盛等至死,引党羽赵文华、鄢懋卿等居要地,专政二十年之久。后帝渐厌其横。四十一年,徐阶所亲御史邹应龙抗疏极论世蕃不法状,嵩因而罢官。后又因御史林润劾其家居不法事,革职为民,寄食墓舍而死。有《钤山堂集》。
► 1109篇诗文
严嵩的其他作品
- 《 驾祀七陵奉敕居守京城即事有述 》 —— [ 明 ] 严嵩
- 《 东昌驿下逢少保鹅湖相公赴召,是日大行人赍敕迎劳适至,敬抒赠贺 》 —— [ 明 ] 严嵩
- 《 元旦纪事 》 —— [ 明 ] 严嵩
- 《 观音岩同浚川王司马作 》 —— [ 明 ] 严嵩
- 《 侍御杨明夫归宜春因忆郡中园庐赋赠此句 》 —— [ 明 ] 严嵩
- 《 聂君持梅雪卷请题走笔赠之 》 —— [ 明 ] 严嵩
- 《 夕济黄河 》 —— [ 明 ] 严嵩
- 《 赠张长史时言 》 —— [ 明 ] 严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