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新寒坐芸香小阁呈郝兵备二首

· 苏葵
雨珠千点散琅玕,淅沥声高客袂寒。 金鉴有光勤自拂,龙泉无事厌轻弹。 空闻蟋蟀吟朝夕,未见鹍鹏振羽翰。 岁岁穷经无寸补,怪谁将作蠹鱼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琅玕(láng gān):像珠子一样的美石。
  • (mèi):衣袖。
  • 金鉴:比喻明道的借鉴。
  • :擦拭。
  • 龙泉:古代宝剑名。这里龙泉剑和上面的金鉴一样,都是象征,指有才华,有抱负。
  • 鹍鹏:传说中的大鸟,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 :翅膀。
  • 穷经:极力钻研经籍。
  • 蠹鱼:书虫。

翻译

雨像千颗珠子散落般打在美石上,淅淅沥沥的声音中,客人的衣袖感到阵阵寒意。要勤奋地自我擦拭如明镜般的心境以保持明理,虽有才能却也厌倦像龙泉剑般轻易施展。只听到蟋蟀从早到晚地鸣叫,却不见像鹍鹏那样志向高远的人振翅高飞。年年极力钻研经籍却没有一点补益,该怪谁把自己当作书虫来看待呢?

赏析

这首诗以雨景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诗人通过“雨珠千点散琅玕,淅沥声高客袂寒”的描写,不仅展现了雨的形态和声音,也通过“客袂寒”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冷落的情感。接下来,“金鉴有光勤自拂,龙泉无事厌轻弹”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修养的重视和对才华施展的思考,他认为应该勤奋地保持内心的清明,而不应轻易地炫耀才华。“空闻蟋蟀吟朝夕,未见鹍鹏振羽翰”则透露出诗人对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人的渴望,同时也对现实中缺乏这样的人的状况表示遗憾。最后,“岁岁穷经无寸补,怪谁将作蠹鱼看”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多年钻研经典却未能取得显著成果的无奈和自嘲。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丰富,既有对自身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