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极南山同前

· 苏葵
南山山下水源深,淘出慈孙孝子心。 几处邱原青草合,万株桑梓白云阴。 望乡台古情偏切,昼锦堂高梦亦寻。 不道当年何驸马,朱门清夜月沈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邱原:指土丘和原野。邱,同“丘”(qiū)。
  • 桑梓:古代,人们常在家门口种桑树和梓树,后就用“桑梓”代指故乡。
  • 望乡台:(wàng xiāng tái)古人久戍不归或流落外地,往往登高或筑台以眺望故乡,这种台就被称为望乡台,这里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昼锦堂:北宋名相韩琦的堂名,此处可能借指富贵之人家。

翻译

南山山脚下的水源很深,淘洗出了慈爱的子孙和孝顺的儿女之心。几处土丘和原野上青草茂密,万株桑树和梓树让白云都处在阴凉之中。站在望乡台上,对故乡的情感尤为深切,就连在那富贵的昼锦堂中,也会在梦中寻找故乡。不说当年的何驸马,那朱门大户在清冷的夜晚,月光深沉。

赏析

这首诗以南山为背景,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性的赞美。诗的开头通过南山山下的水源,引出了慈孙孝子的美好品质。接着,用“几处邱原青草合,万株桑梓白云阴”的景象,烘托出故乡的宁静与美好,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望乡台的“情偏切”和昼锦堂的“梦亦寻”,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乡之情,无论身在何处,心中对故乡的牵挂始终不变。最后一句通过提及何驸马的朱门清夜,与前面的思乡之情形成对比,暗示了富贵并不能消除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