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河豚歌

· 苏仲
河豚藏毒人皆识,尘世几人争嗜食。老夫不肖问何为,浪说珍奇惟罕得。 熊掌猩唇拜下风,五侯之鲭不敢敌。杯浮琥珀荐新尝,姜桂芳香终难觅。 岂须毕卓持蟹螯,何但羲之啖鹗炙。江湖风味足相誇,脆滑甘滋更无易。 以斯误世昏不知,徒把死生为戏剧。举家食者或数人,中毒而殂相枕藉。 祸人岂必勾吻精,毒物不灭鸩之殈。胡为斯人万物灵,贪嚼忘生不惊惕。 我闻此言动长吁,尤物移人人易溺。花隐暗香蝶易媒,钓留芳饵鱼易吃。 怒人不在凶与逆,杀人不在戈与戟。冷笑嘻嘻生百隙,不知巧言及令色,陷尽世人千万亿。 从今爱食河豚人,闻我此言堪自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不肖(bù xiào):谦辞,不才,不贤。
  • 浪说:妄说,乱说。
  • 五侯之鲭(qīng):汉代娄护合王氏五侯家珍膳而烹饪的杂烩,后泛指佳肴。
  • 琥珀:这里指美酒的颜色如琥珀般。
  • 勾吻(gōu wěn):断肠草的别名,一种有毒的植物。
  • 殈(xù):鸟卵未孵出而开裂。这里指毒害。
  • 溺(nì):沉迷不悟,过分。

翻译

河豚含有毒性人们都知道,世间却有不少人争相食用。我不才想问这是为什么,乱说是因为河豚珍贵稀奇难以得到。 熊掌和猩唇都甘拜下风,五侯之鲭也不敢与之相比。杯中斟满琥珀般的美酒来品尝新河豚,姜桂的芳香终究难以寻觅到这种美味。 哪里需要毕卓持蟹螯那样的吃相,又何必像王羲之吃烤鹗那样。江湖的风味足以夸赞,其口感脆滑甘甜更是无可替代。 然而以此误导世人却昏昧不知,竟然把生死当作儿戏。全家食用河豚的也许有几人,中毒而死的人相互枕着。 祸害人的未必只有勾吻的毒,有毒的东西不消灭就如同鸩毒的危害。为什么人类作为万物之灵,贪恋品尝河豚而忘记生命危险毫不警惕。 我听到这些话长叹不已,美好的事物转移人的注意力,人就容易沉迷。花隐藏着暗香蝴蝶容易被吸引做媒,钓鱼留下芳香的鱼饵鱼容易上钩吃饵。 激怒别人不在于凶恶和叛逆,杀人不在于刀戈和戟剑。冷笑着嘻嘻哈哈就产生了许多嫌隙,不懂得花言巧语和伪善的脸色,陷害了世间千万亿的人。 从今往后爱吃河豚的人,听了我说的这些话应该自我爱惜。

赏析

这首诗以食河豚为主题,展开了对人们盲目追求珍奇美食而忽视生命安全的批判。诗中先描述了河豚被认为是珍贵稀有的美食,其美味让一些人不顾其毒性而争相食用。接着通过与熊掌、猩唇、五侯之鲭等其他美食的对比,强调河豚的独特风味,但也指出了食用河豚的危险性,许多人因此中毒身亡。然后,诗人感叹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却为了口腹之欲而不顾生死,陷入危险之中。诗中还通过比喻,如花引蝶、饵钓鱼,来说明美好的事物容易让人沉迷,以及言语和脸色的欺骗性可能给人带来的危害。整首诗语言流畅,寓意深刻,警示人们要珍惜生命,不要被表面的美好所迷惑,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苏仲

苏仲,任广西象州知州。九年,退居归田。十四年,卒于家。有《古愚集》,诗三卷,文一卷。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七有传。其来孙天琦又有《奉直大夫象州知州前户部主事古愚公传》,见《古愚集》卷首。苏仲诗,以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顺德苏仲德堂藏板重刻本《古愚集》为底本。 ► 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