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川州还雨多为断港所困因题壁以告有司者

· 苏葵
山潦横衡截路沟,昼长临水驻骅骝。 乘舆已是无人肯,王政徒云有日脩。 渡海压鞭嬴主石,济川能得傅岩舟。 宾尸不待庖人事,此日谁怀受直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lǎo):雨水大。
  • :横亘,堵塞。
  • 骅骝(huá liú):指骏马。
  • 乘舆:泛指皇帝用的器物,文中指代皇帝的作为。
  • (xiū):同“修”,整治,治理。
  • 嬴主石:相传秦始皇东巡,在朐县界(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锦屏山侧)立石,称为秦东门。这里借指险阻之地。
  • 傅岩舟:傅说(yuè)曾在傅岩从事版筑,后被商王武丁举为相。这里以“傅岩舟”比喻贤才能够施展才能,治理水患。
  • 宾尸: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 庖人:厨师。
  • 受直:接受报酬。

翻译

雨水泛滥横流截断了道路上的水沟,白天漫长,我只能在水边让骏马停留。皇帝的作为已经没有人愿意去施行,只是说王政有朝一日会得到整治。渡过大海如同压制鞭子跨越险阻之地,要想渡过河流就需要能得到如傅说般的贤才来施展才能治理水患。祭祀之事不能只等待厨师来操办,如今谁还会想着接受报酬来做实事呢。

赏析

这首诗以雨水泛滥导致道路受阻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治理不力的不满和对贤才的渴望。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雨水泥泞、道路阻塞的景象,以及作者无奈停留的情景。接下来,作者指出皇帝的作为未能得到有效实施,王政的治理只是空谈。然后,通过“渡海压鞭嬴主石,济川能得傅岩舟”的表达,强调了克服困难需要贤才的重要性。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批判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缺乏积极作为和责任感的现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沉,通过对现实的描绘和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忧虑。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