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观音山

· 严嵩
江阁凭虚似幻成,绿崖苍壁有人行。 波晴日抱鼋鼍窟,天险山围睥睨城。 万里涛泷争赴海,八?琛帛尽朝京。 谁能数到层轩坐,临水看云失宦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鼋鼍(yuán tuó):中国神话传说中是指巨鳖和猪婆龙(扬子鳄)。
  • 泷(lóng):急流的水。
  • 睥睨(pì nì):城墙上锯齿形的短墙;女墙。
  • ?(qiáo):通“橇”,古代在泥路上行走所乘之具。此处疑为通假字,指盛装贡物的器具。
  • 琛(chēn)帛:珍宝和绢帛。指珍贵的物品。

翻译

登上金陵的观音山,江岸边的楼阁仿佛虚幻地建成,绿色的山崖和苍青色的石壁间有人在行走。 水波平静,阳光照耀着鼋鼍居住的水窟,天然的险要和山峦围绕着如锯齿般的城墙。 万里的波涛急流争相奔赴大海,八方的珍宝绢帛全都朝向京城进贡。 谁能多次到这高楼之上闲坐,临近水边看着云彩,忘却官场的情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观音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暂时忘却官场烦恼的心境。 首联写江阁仿佛虚幻般地矗立在那里,以及山崖石壁间的行人,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 颔联通过描写波晴日下的鼋鼍窟和天险山围的睥睨城,展现出此地的雄伟和险要。 颈联描述万里涛泷奔海的气势和八方珍宝朝京的景象,显示出此地的重要地位和繁华。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美好的景致中,临水看云,暂时摆脱了宦情的困扰,得到了一种心灵的慰藉。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优美,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严嵩

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移疾归,结交名流,读书钤山十年,以诗文获盛名。还朝,进侍讲。世宗时累官为礼部尚书,以佞悦当上意,撰青词独能称旨。嘉靖二十一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二十三年,代翟銮为首辅。累加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嵩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与子世蕃父子济恶,横行公卿间。构杀夏言、曾铣、张经等,治劾己者杨继盛等至死,引党羽赵文华、鄢懋卿等居要地,专政二十年之久。后帝渐厌其横。四十一年,徐阶所亲御史邹应龙抗疏极论世蕃不法状,嵩因而罢官。后又因御史林润劾其家居不法事,革职为民,寄食墓舍而死。有《钤山堂集》。 ► 11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