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儿扶其母榇还乡作此以示四首

· 苏葵
谁为儿孙积俸金,作官偏费老年心。 好看司马传家训,更究杨雄远酒箴。 见恶探汤应自罕,读书如渴易成深。 到家不忘趋庭语,鞭辟应须向上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èn):棺材。
  • 俸金:薪金。
  • 司马传家训:指西晋司马懿及其子孙所著的家训,强调道德修养和家族传承。
  • 杨雄远酒箴:扬雄的《酒箴》,是对饮酒的一种警示和劝诫。
  • 探汤:把手伸进开水里。比喻戒惧。
  • 趋庭:原指孔鲤接受父亲孔子的教诲,后泛指接受父亲的教诲。

翻译

是谁为了子孙积攒钱财,做了官却偏要费尽老年人的心。 应当好好看看司马家的家训,更要深入探究扬雄的《酒箴》。 看到恶事要像把手伸进开水里一样自觉地警惕回避,读书如口渴饮水般容易使人学问加深。 回到家不要忘记接受父亲的教诲,鞭策自己应当追求向上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儿子扶母亲灵柩还乡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和教诲。诗的开头两句,作者感慨做官的不易,以及为子孙积攒财富并非明智之举,而是应该注重道德和文化的传承。接下来,作者提到了司马家的家训和扬雄的《酒箴》,希望儿子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诗中还强调了要警惕恶事,勤奋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素养。最后两句,作者告诫儿子回家后要铭记父亲的教诲,不断追求进步。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刻,体现了作者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训、品德和教育的价值观。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