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篇四首

风自萧颾雨自愁,望来云气每疑秋。 登临畏向高原去,恐有鹡鸰在上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颾(xiāo sāo):形容风声。
  • 云气:云雾,雾气。
  • 登临:登山临水,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 鹡鸰(jí líng):鸟类的一属。《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以“鹡鸰”比喻兄弟。

翻译

风在呼呼地吹,雨也带着忧愁,望向天空的云雾,常常让人怀疑已是秋天。想要去登高游览却害怕前往高原之处,只恐怕有象征着兄弟的鹡鸰在那上头。

赏析

这首诗以风雨开篇,营造出一种萧瑟忧愁的氛围。“风自萧颾雨自愁”,通过对风雨的描写,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望来云气每疑秋”,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冷的感觉,让人产生季节的错觉。后两句“登临畏向高原去,恐有鹡鸰在上头”,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和担忧,害怕在高处看到象征兄弟的鹡鸰,暗示着可能存在的兄弟之间的问题或变故。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细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罗万杰

罗万杰,字贞卿,号庸庵。揭阳人。明思宗崇祯七年(一六三四)进士。初官行人,两奉使册封吉、荆二藩。十三年,召对,给笔札,问修练储备四事,侃侃陈利弊,切中时艰,擢吏部主事,转验封员外郎。冢宰郑三俊澄清吏政,力荐其诚实不阿,破格畀以选事,在职一年,丁内艰归。值岁祲,倡富户出谷平粜,全活甚众。甲申之变,会南都迎立,徵拜副都御史。闻马士英、阮大铖用权,辞不出,矢志岩壑,结庐于埔阳之双髻峰,草衣蔬食,与樵牧高僧为侣。林居三十年,足迹不入城市。晚号樵子,乡人私谥曰文节先生。有《瞻六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 2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