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萱图为祁门方锲赋
堂前椿树盘根久,千岁常期大人寿。春风蝶梦早匆匆,一事无凭漆园叟。
堂北紫萱娱白头,对花日日思忘忧。宜男已壮母何在,赢得临风双泪流。
方家郎君湖海客,春雨秋霜心恻恻。凭谁貌入丹青中,犹似升堂候颜色。
我观椿萱图,为作椿萱歌,夭桃秾李空复多。写生纵有黄荃笔,风教无关知奈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椿萱:椿树和萱草,分别象征父亲和母亲。
- 祁门:地名,今属安徽省黄山市。
- 程敏政:明代文人。
- 蝶梦:指庄周梦蝶,比喻虚幻无常。
- 漆园叟:指庄子,因其曾为漆园吏。
- 宜男:指萱草,传说中能使人忘忧的草。
- 黄荃:五代著名画家,擅长花鸟画。
翻译
堂前的椿树根深蒂固,千年之久,常期望大人长寿。春风中的蝴蝶梦匆匆而过,庄子的一切预言都未能实现。
堂北的紫萱草让白发人愉悦,每天对着花儿,希望能忘却忧愁。萱草虽能使人忘忧,但母亲已不在,只能在风中留下两行泪。
方家的郎君是湖海的旅人,春雨秋霜中,心中总是感到悲伤。谁能将这情景画入丹青之中,仿佛他正要进入堂中,等待着父母的容颜。
我看着这幅椿萱图,为此作了一首椿萱歌,尽管桃花和李花盛开,但它们空有其表。即使有黄荃那样的画笔,能生动地描绘出这些景象,但风教无关,又能如何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椿树和萱草的描绘,表达了对父母长寿和家庭幸福的深切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蝶梦”和“漆园叟”的典故,增添了哲理的深度,而“宜男已壮母何在”则透露出对母亲逝去的哀思。最后,诗人通过对画作的评价,表达了对艺术与道德教化关系的思考,认为即使画技再高超,若不能传达教化意义,也是徒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家庭伦理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馀兴 》 —— [ 明 ] 程敏政
- 《 清明日发舟偶过广福寺 》 —— [ 明 ] 程敏政
- 《 集李绝句十八首其一登京口望江楼 》 —— [ 明 ] 程敏政
- 《 饮会昌侯公子锦衣池亭 》 —— [ 明 ] 程敏政
- 《 书仁里族侄佐时家庆卷后八绝 》 —— [ 明 ] 程敏政
- 《 杨中书应宁行卷 》 —— [ 明 ] 程敏政
- 《 送戈良玉御史赴四川宪副崇夔保顺兵备 》 —— [ 明 ] 程敏政
- 《 四仙图为栗之题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