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智南归
恭惟两大贤,命世出嵩洛。
上焉继往圣,下焉启来学。
侑食大成殿,专祀中山区。
俎豆无终穷,道化与之俱。
眷此海宁乡,先世所自出。
旧庙莽不存,过者愧儒术。
宪臣秉学政,令尹司化权。
坐协师生议,要使人文宣。
一函走言状,宗伯告天子。
阙典许再兴,伟观自今始。
岂无古循吏,亦有先达尊。
巍巍企德堂,同此入道门。
嗟我本末裔,怂恿恒恻恻。
六一碑可寻,云峰记重勒。
入奏者谁子,家住山斗村。
呼我大父行,等是嵩洛孙。
俯伏天九重,奔走路千里。
盛举忽告成,相看动容喜。
秋潮没津渡,落叶飘井床。
赠子一樽酒,解剑城东坊。
南望浙江源,正过黉宫下。
所期道脉长,增重枌榆社。
子归应几日,为我谢诸公。
勉旃崇令德,无负新民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恭惟:敬思,恭敬地思考。
- 命世:指有卓越才能和影响力的人物。
- 嵩洛:嵩山和洛水,这里指代河南地区。
- 侑食:陪食,这里指陪祀。
- 大成殿:古代祭祀孔子的殿堂。
-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这里指祭祀。
- 眷此:眷顾这里。
- 莽不存:荒废不存在。
- 宪臣:指掌管法律的官员。
- 令尹:古代官名,这里指地方长官。
- 化权:教化的权力。
- 宗伯:古代官名,掌管宗族事务。
- 阙典:缺失的典礼。
- 循吏:遵循古法的官员。
- 先达:前辈,有成就的人。
- 巍巍:高大壮观的样子。
- 企德堂:期望德行的地方。
- 怂恿:鼓励,激励。
- 恻恻:悲伤的样子。
- 六一碑:指某种纪念碑。
- 云峰记:指某种记载。
- 山斗村:地名。
- 大父行:指祖父辈。
- 天九重:指皇宫。
- 黉宫:古代的学校。
- 枌榆社:指家乡。
- 勉旃:努力。
- 崇令德:推崇美好的德行。
- 新民功:指对民众有新的贡献。
翻译
敬思两位伟大的贤人,他们是从嵩山和洛水地区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他们不仅继承了过去的圣人,也启发了后来的学者。他们在大成殿中陪祀,专门在中山区进行祭祀。祭祀的器具没有尽头,道德的教化与之同在。
眷顾这个海宁乡,这是我们的先祖所来自的地方。旧的庙宇已经荒废不存在,路过的人对儒学感到羞愧。掌管法律的官员和地方长官共同商议,要使人文精神得到宣扬。
一封信函传达了情况,宗伯向天子报告。缺失的典礼被允许再次举行,壮观的景象从现在开始。难道没有古代遵循古法的官员,也有前辈的尊重。巍峨的企德堂,一同进入道德的门径。
我作为后裔,常常感到悲伤和鼓励。可以寻找六一碑,重新勒石记载云峰。是谁入奏,住在山斗村。称呼我为祖父辈,同样是嵩洛的后代。
在皇宫中俯伏,奔走千里。盛大的举动突然完成,大家相看感动欢喜。秋潮淹没了渡口,落叶飘落在井边。赠给你一杯酒,解剑在城东坊。
向南望去是浙江的源头,正好经过学校下方。期望道德的脉络长久,增加家乡的重量。你回去应该不会太久,为我感谢各位。努力推崇美好的德行,不要辜负对民众的新贡献。
赏析
这首诗是程敏政送别程智南归的作品,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家乡的眷恋。诗中通过对两位大贤的赞颂,展现了他们对后世的影响和教化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文化和教育的关切,以及对后人的期望和鼓励。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典雅,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