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补堂为毕知县赋
淮树何苍苍,淮流下汤汤。
水木相荏苒,中有君子堂。
眷彼堂中人,意气如圭璋。
金榜昔高捷,花县方回翔。
不愿縻好爵,幡然归故乡。
閒居二十载,鬓发惊沧浪。
平生君父心,一饭宁敢忘。
清梦绕庭阙,遐思在羹墙。
孤云起复止,春草萋以长。
令德幸加勉,桑梓流其芳。
城东节孝心,郁郁遥相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荏苒 (rěn rǎn):时光渐渐过去。
- 圭璋 (guī zhāng):古代贵重的玉制礼器,比喻高尚的品德。
- 花县:指美丽的县邑,比喻官职。
- 回翔:徘徊,比喻在官场中徘徊不定。
- 縻 (mí):束缚,限制。
- 幡然:迅速而彻底地。
- 沧浪:指头发斑白。
- 庭阙:宫廷,朝廷。
- 羹墙:比喻对先贤的思念。
- 桑梓:比喻故乡。
翻译
淮河边的树木多么苍翠,淮河水流浩浩荡荡。 时光流转,水木之间,有一座君子之堂。 怀念堂中之人,他的意气如同珍贵的玉器。 昔日金榜题名,官场中徘徊不定。 不愿被高官厚禄束缚,毅然回到故乡。 闲居二十年,鬓发已斑白。 一生忠于君父,宁可忘记一切也不敢忘本。 清梦中常绕宫廷,对先贤的思念如在羹墙。 孤云起而又止,春草茂盛生长。 希望美德能得到勉励,故乡因此流芳百世。 城东的节孝之心,郁郁葱葱,遥遥相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昔日金榜题名,后选择归隐故乡的君子形象。诗中,“淮树”、“淮流”等自然景象与“君子堂”、“圭璋”等文化符号交织,展现了主人公的高洁品格和归隐生活的宁静。通过“鬓发惊沧浪”、“一饭宁敢忘”等句,深刻表达了主人公对君父的忠诚和对故乡的深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也体现了对故乡美德的赞美和传承的期望。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送贵溪宗人淳赴汀州司副 》 —— [ 明 ] 程敏政
- 《 淳安族兄敏恭并孺人方氏挽诗 》 —— [ 明 ] 程敏政
- 《 赠泰塘画鱼程翁希明 》 —— [ 明 ] 程敏政
- 《 过永昌桥野老云太宗靖难过桥以旧名晋起不雅特更今名 》 —— [ 明 ] 程敏政
- 《 甲寅元日斋居次韵倪舜咨宗伯 》 —— [ 明 ] 程敏政
- 《 题宗老文彬南薰轩追和刘邦彦韵 》 —— [ 明 ] 程敏政
- 《 入都城 》 —— [ 明 ] 程敏政
- 《 调巡抚宣府张养正都宪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