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汪道全爱萱堂

阿母生儿今已老,少年曾佩宜男草。 阿儿念母心无涯,北堂远种忘忧花。 爱母如花愿花茂,长向花前祝眉寿。 酒盏时闻花送香,舞衣欲共花争秀。 我心正复与子同,一曲薰风歌绕丛。 爱母何年心始惬,霜鬓重看绿如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阿母:母亲。
  • :儿子。
  • 宜男草:传说中的一种草,佩戴可以生男孩。
  • 北堂:古代指母亲的居室,也代指母亲。
  • 忘忧花:即萱草,古人认为它可以使人忘却忧愁。
  • 眉寿:长寿。
  • 舞衣:舞蹈时穿的衣服。
  • 薰风:和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 :满足,满意。

翻译

母亲生下儿子,如今儿子已经老去,年轻时曾佩戴宜男草希望能生男孩。儿子思念母亲,心中无限深情,远在北堂种植忘忧花,希望母亲忘却忧愁。他希望母亲像花一样茂盛,常常在花前祝愿母亲长寿。偶尔在花前饮酒,花香似乎也送来了祝福,舞动的衣裳仿佛要与花儿争艳。我的心与你的心相同,一曲和风之歌在花丛中回旋。何时才能让爱母的心感到满足?直到看到母亲霜白的鬓发再次变得绿如嫩叶。

赏析

这首作品深情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思念。通过“宜男草”与“忘忧花”的象征,诗人描绘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厚意和对母亲长寿的美好祝愿。诗中的“酒盏时闻花送香,舞衣欲共花争秀”生动地展现了花前祝寿的场景,而“我心正复与子同”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情感的共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母爱深沉颂扬的佳作。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