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渚推篷图

鹧鸪声残春水足,倒影横斜万枝绿。 何人江上晓推篷,入眼浑疑舞鸾鹄。 此君自是出尘表,怪底人称可医俗。 雨中乱点啼痕斑,月下清敲佩声玉。 峥嵘头角更堪喜,莫遣行庖误相斸。 临风欲唤文湖州,听取新翻竹枝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湘渚:湘江的岸边。
  • 推篷:推开船篷。
  • 舞鸾鹄:形容水中的倒影如同舞动的凤凰和天鹅。
  • 出尘表:超脱尘世之外。
  • 医俗:指超凡脱俗,使人心灵得到净化。
  • 佩声玉:形容竹子在风中摇曳的声音如同玉佩相击。
  • 峥嵘头角:形容竹子挺拔,有如山峰的峻峭。
  • 行庖:行走的厨房,这里指砍伐竹子的人。
  • (zhú):砍。
  • 文湖州:指宋代文人、画家文同,他曾任湖州知州,擅长画竹。

翻译

鹧鸪的叫声渐渐消失,春水却愈发丰盈,倒映着万枝翠绿,影子交错横斜。 是谁在江上清晨推开船篷,那倒影之美,仿佛是舞动的凤凰和天鹅。 这些竹子自然超脱尘世之外,难怪人们说它们能医治俗世之病。 雨中,它们斑驳的叶子上仿佛有啼痕,月下,它们清脆的摇曳声如同玉佩相击。 它们挺拔的身姿更是令人欣喜,不要让砍伐者误伤了它们。 临风而立,我想要呼唤文湖州,听他新创作的竹枝曲。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江晨景中的竹林,通过鹧鸪声、春水、倒影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中“舞鸾鹄”、“医俗”、“佩声玉”等词语,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表达了竹子的高洁与超凡。末句提及文湖州,不仅是对文同画竹技艺的致敬,也暗含了对竹子艺术价值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和对艺术的热爱。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