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家徽之篁墩有晋循吏陈忠臣之祠第在焉土人尝更名黄以避巢贼之荼毒袭称至今仆近复篁墩之号而翰长镜川先生作十绝非之仆亦未敢以为是也谨次韵随章奉答幸终教之
胜地蒙污自不该,岂嫌舆隶爱公台。
片言祗欲求今是,何姓非从古圣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仆家徽之篁墩:指作者程敏政的家乡徽州篁墩。
- 晋循吏陈忠臣之祠:晋代循吏(即廉洁的官员)陈忠臣的祠堂。
- 土人:当地居民。
- 更名黄:改名为黄。
- 巢贼之荼毒:指黄巢起义军的破坏。
- 翰长镜川先生:指某位文人或官员。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作诗。
- 舆隶:古代指驾车的仆人。
- 公台:古代对官员的尊称。
- 片言祇欲求今是:只言片语中寻求现在的正确。
- 何姓非从古圣来:任何姓氏都源自古代的圣人。
翻译
胜地蒙污自不该,岂嫌舆隶爱公台。 这片圣地不应被玷污,难道会嫌弃驾车的仆人爱慕公台吗?
片言祇欲求今是,何姓非从古圣来。 我只想通过只言片语寻求现在的正确,任何姓氏不都是源自古代的圣人吗?
赏析
这首诗是程敏政对家乡徽州篁墩的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反思和表达。诗中,他提到了晋代循吏陈忠臣的祠堂,以及当地居民为了避免黄巢起义军的破坏而改名的历史。程敏政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他质疑了改名的必要性,并强调了任何姓氏都源自古代圣人的观点,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维护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