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三山林质斋处士

隐君仙去已多时,月旦高名尚在兹。 负土不辞营宅兆,买田多为恤孤嫠。 芝兰钟秀香风蔼,棣萼连枝春日迟。 我亦高山兴仰止,楚招歌罢不胜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月旦:指每月的初一,这里比喻经常、一贯。
  • 宅兆:坟墓的四界。
  • 恤孤嫠:恤,救济;孤,孤儿;嫠,寡妇。恤孤嫠即救济孤儿寡妇。
  • 芝兰:比喻优秀子弟。
  • 钟秀:集中了天地间的灵秀之气。
  • 香风蔼:香风和暖。
  • 棣萼:比喻兄弟。
  • 连枝:比喻关系亲密。
  • 高山兴仰止:比喻对高尚品德的仰慕。
  • 楚招歌罢:楚招,即《楚辞》中的《招魂》,歌罢指歌唱完毕,这里比喻对逝者的哀思。

翻译

隐士林质斋已经仙逝多时,但他高尚的名声依然留存。 他不辞辛劳地为自己营造坟墓,买田地多为救济孤儿寡妇。 他的家族中涌现出许多优秀子弟,香风和暖,兄弟间关系亲密,春日悠长。 我也对这位高尚的隐士充满仰慕之情,当哀思的歌声结束,我仍感思念不已。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已故隐士林质斋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诗中,“月旦高名尚在兹”一句,凸显了林质斋生前的崇高声誉和深远影响。通过“负土不辞营宅兆,买田多为恤孤嫠”的描绘,展现了林质斋的仁爱之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后两句则通过家族的繁荣和兄弟的亲密,进一步赞美了林质斋的家风和人格魅力。结尾处,“我亦高山兴仰止,楚招歌罢不胜思”,抒发了对林质斋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思念之情,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