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贤诗二章平江伯陈恭襄公

﨣﨣陈将军,平江始开国。 少年八石弓,勇气屡破贼。 朅逢中兴主,得附升天翼。 当宁念丰镐,京邑望南北。 安得萧与韩,晏岁足兵食。 将军家合肥,老大谙稼穑。 一朝被简知,舞蹈奉明敕。 建牙淮水阳,诸路尽承式。 孜孜竭众智,疏凿靡馀力。 廒庾便交挽,堤闸济危啬。 艘舸随浅深,湖坝几通塞。 百年民力苏,万里海涛息。 居然奠东南,不复困供亿。 将军去几时,寝庙见颜色。 火旗与云马,夜下不可测。 父老说遗事,往往动遐忆。 征夫多苦辛,国本在培植。 贤孙今代将,当复守成则。 东风吹客舟,清口日初昃。 公忠夙所钦,再拜读铭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﨣﨣(yǎn yǎn):形容勇猛的样子。
  • 八石弓:指弓力极强,古代以石为单位衡量弓力。
  • 朅(qiè):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
  • 中兴主:指国家在衰败后重新振兴的君主。
  • 当宁(níng):指皇帝。
  • 丰镐(hào):古代地名,指周朝的都城,此处泛指国家。
  • 萧与韩:指萧何与韩信,汉初的两位重要功臣。
  • 谙(ān):熟悉。
  • 简知:指被选拔任用。
  • 舞蹈:此处指恭敬地行礼。
  • 明敕(chì):皇帝的诏令。
  • 建牙:设立军营。
  • 淮水阳:淮河的南岸。
  • 承式:遵循模式。
  • 孜孜:勤奋不懈。
  • 廒庾(áo yǔ):粮仓。
  • 堤闸:堤坝和闸门。
  • 艘舸(gě):船只。
  • 湖坝:湖泊和堤坝。
  • 供亿:供应和满足。
  • 火旗与云马:形容将军出征的壮观场面。
  • 清口:地名,指清江口。
  • 日初昃(zè):太阳开始偏西。
  • 铭刻:刻在碑上的文字。

翻译

勇猛的陈将军,在平江开始建立国家。 少年时就能力挽八石弓,勇气常常击败敌人。 幸运地遇到了国家中兴的君主,得以依附其升天的羽翼。 皇帝思念国家的繁荣,京城南北的景象尽收眼底。 怎能没有萧何与韩信,确保岁末有足够的兵食。 将军来自合肥,年长且熟悉农事。 一旦被选拔任用,便恭敬地接受皇帝的诏令。 在淮河南岸设立军营,各路军队都遵循他的模式。 勤奋不懈地汇聚众智,疏浚河道不遗余力。 粮仓便于运输,堤坝和闸门救助了危难。 船只根据水深浅调整,湖泊和堤坝保证了通航。 百年的民力得到恢复,万里的海涛平息。 东南地区得以安定,不再困于供应。 将军离世已久,但在宗庙中仍能看到他的面容。 火旗和云马,夜间的行动不可预测。 老人讲述他的往事,常常引起深远的回忆。 征夫们经历了许多艰辛,国家的根本在于培养。 贤孙如今成为将军,应当继续守成。 东风吹动客船,清江口的太阳开始偏西。 我对公忠的敬仰由来已久,再次拜读碑文。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陈将军的英勇与贡献,描绘了他从少年时期的勇猛到成为国家栋梁的历程。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人物萧何与韩信,强调了陈将军在国家中兴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陈将军后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继承先辈的遗志,继续守护国家的安定与繁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与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