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邻书屋为会稽处士赋

墦间事埋筑,贾肆竞刀锥。 择居苟失所,媚学将从谁。 所以孟贤母,三徙泮宫涯。 千载有杨翁,衡门久栖迟。 诵法子车氏,有家学东陲。 杏坛藉馀荫,芹沼分清漪。 缅怀邹鲁风,礼庭时一窥。 归来课诸子,肃容坐皋比。 日夕弦诵声,互答相吾伊。 居然二雏者,成名皆在兹。 科第固云好,德性能自持。 坐令环堵宫,永作藏修基。 斯人去已远,家训凛不衰。 芳邻接孟氏,此语非夸毗。 我歌泮邻词,秋风有馀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墦间:坟墓之间。
  • 埋筑:埋葬。
  • 贾肆:市场。
  • 竞刀锥:争斗。
  • 择居:选择居住的地方。
  • 媚学:追求学问。
  • 孟贤母:孟子的母亲。
  • 三徙:三次迁徙。
  • 泮宫涯:学校的边缘。
  • 杨翁:杨姓的老者。
  • 衡门:简陋的门。
  • 栖迟:停留。
  • 诵法:诵读法律。
  • 子车氏:古代的一个家族。
  • 家学:家族传承的学问。
  • 东陲:东边的边疆。
  • 杏坛:讲学的地方。
  • 芹沼:小池塘。
  • 清漪:清澈的水波。
  • 缅怀:怀念。
  • 邹鲁风:邹国和鲁国的风气。
  • 礼庭:礼堂。
  • :偷看。
  • 课诸子:教导孩子们。
  • 肃容:严肃的面容。
  • 皋比:高大的椅子。
  • 日夕:日夜。
  • 弦诵声:读书声。
  • 互答:互相回答。
  • 吾伊:我们。
  • 二雏者:两个年轻人。
  • 科第:科举考试。
  • 德性:品德。
  • 自持:自我控制。
  • 环堵宫:四周都是墙壁的宫殿。
  • 藏修基:藏书和修学的地方。
  • 家训:家族的教诲。
  • 凛不衰:严肃而不衰败。
  • 芳邻:好邻居。
  • 孟氏:孟子的家族。
  • 夸毗:夸耀。
  • 泮邻词:关于学校邻居的诗。
  • 秋风:秋天的风。
  • 馀思:余下的思考。

翻译

在坟墓之间埋葬,市场里争斗不休。 如果选择居住的地方不合适,追求学问又该向谁学习呢? 因此孟子的母亲,三次迁徙到学校的边缘。 千年来有杨姓的老者,长久地停留在简陋的门下。 诵读法律,家族传承的学问来自东边的边疆。 讲学的地方得到余荫,小池塘分享清澈的水波。 怀念邹国和鲁国的风气,偶尔偷看礼堂。 回来教导孩子们,严肃地坐在高大的椅子上。 日夜读书声,互相回答。 居然有两个年轻人,他们的成就都在这里。 科举考试固然好,但品德能自我控制更重要。 使得四周都是墙壁的宫殿,永远成为藏书和修学的地方。 这个人已经远去,家族的教诲严肃而不衰败。 好邻居接邻孟子的家族,这话并非夸耀。 我唱关于学校邻居的诗,秋风中还有余下的思考。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墦间与贾肆的纷争,强调了择居与求学的重要性。诗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和杨翁的隐居生活,展现了教育与学问的价值。通过描绘杏坛与芹沼的景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最后,诗人通过对科第与德性的讨论,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并赞美了家族教育的持久影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学问与品德的崇高追求。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