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处士还太仓
老人住海上,高隐不出门。
一朝念游子,乃驾北来辕。
南风吹尘净,忽忽止行轩。
游子迎再拜,喜极不可言。
是时子方贵,执经奉储垣。
朝回寡人事,退食多公餐。
老人乐兹养,心志静不烦。
秋气澹欲来,中宵梦丘樊。
呼儿整归棹,回波浩澶澶。
逸驾既莫扳,为寿奉酒尊。
颇闻老人语,去住非所论。
愿儿崇正学,不愧宣公孙。
到家应几时,及此芳桂繁。
望望渔樵侣,悠悠水云村。
岂独相劳苦,而不知本原。
古来慈孝心,坐使薄俗敦。
我歌送执事,典型谅斯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隐:指隐居不问世事。
- 执经:手持经书,指学习经书。
- 储垣:指皇太子居住的地方。
- 退食:退朝后进食,指官员下班后用餐。
- 中宵:半夜。
- 丘樊:指乡野田园。
- 归棹:归舟,指回家的船。
- 浩澶澶:形容水波浩渺。
- 逸驾:指高远的志向或行为。
- 扳:通“攀”,攀附,追随。
- 宣公孙:指宣公的后代,这里可能指陆处士。
- 望望:形容远望的样子。
- 渔樵侣:渔夫和樵夫,泛指乡野之人。
- 本原:根本,根源。
- 薄俗:浅薄的习俗。
- 敦:淳厚,敦厚。
翻译
老人隐居在海上,不问世事闭门不出。有一天忽然想念远游的子女,于是驾着车北上。南风吹散了尘土,忽然停止了行进的车马。远游的子女迎接老人,再次拜见,高兴得无法用言语表达。这时子女正显贵,手持经书在皇太子居住的地方学习。朝会结束后,事务不多,下班后多与老人共餐。老人享受这样的养育,心志平静不烦躁。秋天的气息渐渐来临,半夜梦见乡野田园。呼唤子女整理回家的船只,水波浩渺。高远的志向无法追随,只能举杯祝寿。老人说,去留不是问题。希望子女崇尚正学,无愧于宣公的后代。到家应该不会太久,此时正是芳桂盛开的时候。远远望去,渔夫和樵夫,水云间的村庄。不仅仅是相互慰劳,而是不知道根本。自古以来的慈孝之心,使得浅薄的习俗变得淳厚。我唱这首歌送别,希望典型能够留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老人对远游子女的思念与期望。诗中,老人的形象高洁隐逸,对子女的思念与对正学的推崇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家族传统和道德教育的重视。通过秋天的气息和梦境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深度。结尾的送别歌,既是对老人慈孝之心的赞颂,也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与期望。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古贤图四绝为临塘婿范樟题伊尹 》 —— [ 明 ] 程敏政
- 《 谒董子祠 》 —— [ 明 ] 程敏政
- 《 题致政应文贞典宝山水 》 —— [ 明 ] 程敏政
- 《 自断石与司训黄伦汝彝及亲契汪锭克成族孙乙汰万并载竹筏沿溪泛至流塘饮詹贵存中家道中联句五首 》 —— [ 明 ] 程敏政
- 《 渔梁坝登舟至浦口初闻雷饯者相贺 》 —— [ 明 ] 程敏政
- 《 与刘舍人 》 —— [ 明 ] 程敏政
- 《 和镜川学士东阁静坐之什 》 —— [ 明 ] 程敏政
- 《 远上寒山诗意图为汪镒题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