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守拙卷

高隐林泉远市朝,半生守拙卧衡茅。 浮荣有分从吾好,世事无机任俗嘲。 袜雀让教称巧妇,斑鸠自合寄成巢。 知君妙契濓溪赋,岂向清时作系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守拙:保持朴拙的本性,不慕名利。
  • 林泉:山林与泉石,指隐居之地。
  • 市朝:市场和朝廷,泛指世俗繁华之地。
  • 衡茅:简陋的茅屋。
  • 浮荣:虚浮的荣华。
  • 无机:没有心机,不谋算计。
  • 袜雀:一种小鸟,这里指平凡的小鸟。
  • 巧妇:指能干的妇女,这里比喻有才能的人。
  • 斑鸠:一种鸟,这里比喻平凡的人。
  • 寄成巢:寄居在已成的巢中,比喻安于现状。
  • 濓溪赋:指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表达了对清高品格的追求。
  • 系匏:系在腰间的葫芦,比喻束缚或无用。

翻译

隐居在山林泉石之间,远离世俗的繁华,半生以来我一直保持着朴拙的本性,居住在简陋的茅屋中。虚浮的荣华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世间的事情我不去算计,任由俗人嘲笑。平凡的小鸟让位给有才能的人,而我这只斑鸠,自然应该安于现状,寄居在已成的巢中。我知道你深谙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道理,怎会在这样的清平时代感到束缚或无用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朴拙本性的坚守。通过对比“浮荣”与“守拙”,“市朝”与“林泉”,以及“袜雀”与“斑鸠”的比喻,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中“知君妙契濓溪赋”一句,既表达了对友人理解力的赞赏,也体现了作者对清高品格的认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哲学。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