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亭亭:挺拔直立的样子。
- 玉嶙峋:形容山石或建筑物峻峭、高耸。
- 层楼:多层的楼阁。
- 回出尘:超脱尘世。
- 四壁:四周的墙壁。
- 芸香:一种香草,这里指书籍的香气。
- 汗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简,这里指书籍。
- 藜焰:指灯火。
- 穹旻:天空。
- 元方:陈文珍的字。
- 别驾:古代官名,这里指陈文珍的官职。
- 声华:声誉和才华。
- 小阮:指阮籍,这里比喻陈文珍的才华。
- 黉宫:学校。
- 教泽:教育的影响。
- 云仍:后代子孙。
- 家学:家族中传承的学问。
翻译
挺拔如玉的文笔山,山下有一座层叠的楼阁,超脱尘世。四周墙壁上书籍香气四溢,三更时分,灯火照亮了天空。陈文珍作为别驾,声誉和才华早已闻名,他的教诲如阮籍般新颖。寄语他的后代子孙,应该努力学习,不要辜负了家族传承的学问。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陈文珍的学识和教育成就,通过描绘文笔山的峻峭和楼阁的超凡脱俗,象征了陈文珍的高洁品格和卓越才华。诗中提到的“四壁芸香”和“三更藜焰”,形象地展现了陈文珍的学识渊博和勤奋学习的精神。结尾处寄语后代,强调了家学传承的重要性,表达了对陈文珍家族学问传承的期望和祝愿。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
黄仲昭的其他作品
- 《 送同年陈宗调荣归 》 —— [ 明 ] 黄仲昭
- 《 谢友人惠锦菊月下白菊二株三首 其一 》 —— [ 明 ] 黄仲昭
- 《 东黄四景为族叔祖方轩先生赋文笔钟灵 》 —— [ 明 ] 黄仲昭
- 《 山亭为龟塘廖氏应修赋次周翠渠韵 》 —— [ 明 ] 黄仲昭
- 《 鲤湖纪游十首和先辈龚司训韵 》 —— [ 明 ] 黄仲昭
- 《 下皋杂咏 》 —— [ 明 ] 黄仲昭
- 《 梨岭道中十八首 》 —— [ 明 ] 黄仲昭
- 《 雪夜归舟和周次玉太守韵 》 —— [ 明 ] 黄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