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生一鹏归涪江并柬太宰松泉夏公

· 杨慎
嘉君新自涪州至,袖有松泉经岁字。 江潭憔悴采离骚,丘壑风流闲启事。 西窗剪烛话巴山,空谷跫音一解颜。 何日陶潜三径就,追随范蠡五湖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嘉君:对张生一鹏的美称。
  • 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
  • 松泉:指太宰松泉夏公,可能是张生一鹏的朋友或同乡。
  • 经岁字:指长时间未见的书信或消息。
  • 江潭憔悴:形容在江边憔悴的样子,暗指忧国忧民之情。
  • 采离骚:指采集《离骚》中的诗句,这里可能指张生一鹏有文学才华。
  • 丘壑风流:指山林间的风雅之事。
  • 闲启事:指闲暇时的事务或消息。
  • 西窗剪烛:形容深夜长谈。
  • 巴山:指四川一带的山,这里泛指张生一鹏的故乡。
  • 空谷跫音:形容在空旷的山谷中听到脚步声,比喻难得的访客。
  • 解颜:指开颜笑。
  • 陶潜三径:指陶渊明隐居的三条小径,这里比喻隐居生活。
  • 范蠡五湖:指范蠡在五湖(太湖、洞庭湖等)间游历,这里比喻逍遥自在的生活。

翻译

张生一鹏从涪州归来,他的袖中藏着与松泉夏公一年未见的消息。他在江边显得憔悴,仿佛在采集《离骚》中的诗句,而在山林间却有着风雅的事迹。我们在西窗下剪烛夜谈,仿佛在巴山之间,空谷中传来的脚步声让我开颜一笑。不知何时能像陶渊明那样隐居,或是追随范蠡在五湖间逍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张生一鹏归来的喜悦以及对其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江潭憔悴”与“丘壑风流”的对比,展现了张生一鹏在忧国忧民与追求个人风雅之间的矛盾。后两句则通过“西窗剪烛”与“空谷跫音”的意象,描绘了深夜长谈的温馨场景,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深切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