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棋姬

· 杨慎
红袖乌丝罢写诗。翠娥银烛笑谭棋。雁行布阵穿花垒,虎穴临冲拔绣旗。 烽火劫,羽书持。东山樽俎卷淮淝,紫囊儿辈元能办,况有婵娟出六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鹧鸪天:词牌名,又称“思佳客”。
  • 棋姬:指擅长下棋的女子。
  • 红袖:指女子的衣袖,常用来代指女子。
  • 乌丝:黑色的丝线,这里指书写用的墨线。
  • 翠娥:指女子的眉毛,这里代指女子。
  • 银烛:银色的蜡烛,形容烛光明亮。
  • 谭棋:谈论棋艺。
  • 雁行布阵:比喻棋子排列有序,如同雁群飞行。
  • 虎穴临冲:比喻棋局中的攻势如同猛虎下山。
  • 绣旗:华丽的旗帜,这里指棋局中的胜利标志。
  • 烽火劫:比喻棋局中的激烈对抗。
  • 羽书:古代传递军情的文书,这里指棋局中的信息传递。
  • 东山樽俎:指东晋谢安在东山隐居时,与友人饮酒作乐的情景,这里比喻棋局中的策略和智慧。
  • 淮淝:指淝水之战,这里比喻棋局的胜负。
  • 紫囊:指装有重要文书的紫色袋子,这里指棋局中的关键策略。
  • 儿辈:指年轻一代。
  • 婵娟:指月亮,这里比喻美丽的女子,即棋姬。
  • 六奇:指六种奇妙的策略,这里指棋姬的棋艺高超。

翻译

女子放下手中的笔墨,不再书写诗篇,而是与眉清目秀的同伴在明亮的烛光下笑谈棋艺。棋子如雁群般有序排列,穿行于花间,攻势如猛虎下山,拔取华丽的旗帜。棋局中的激烈对抗如同烽火连天,信息的传递如同古代的军情文书。棋姬运用东山樽俎般的智慧和策略,在棋局中取得胜利,如同淝水之战中的谢安。年轻的棋手们已经能够应对,更何况还有美丽如月的棋姬,她的棋艺高超,运用六种奇妙的策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擅长下棋的女子与同伴在烛光下对弈的情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棋局的激烈和棋姬的高超技艺。词中“红袖乌丝罢写诗”与“翠娥银烛笑谭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女子从文墨到棋艺的转变。后文以“雁行布阵”、“虎穴临冲”等军事术语形容棋局,增添了棋局的紧张感和策略性。结尾处提到“婵娟出六奇”,既赞美了棋姬的美貌,也强调了她的棋艺非凡,使得整首词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智慧和策略的较量。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