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僮仆欢迎贺叔武尊人都宪致仕

· 顾清
陶令还家日,欢迎走仆僮。 人间长见画,林下复添公。 物色殊相近,遭逢夐不同。 飞腾会明盛,扬历践昭融。 苕水犹遗爱,横山早息戎。 全归渠亦喜,远涉路何穷。 指点桑榆茂,传观里巷空。 挽衣参稚子,扶杖杂村翁。 黄菊霜前约,青山雨后功。 行藏自吾道,消息任天工。 晚景看如此,皇恩信有终。 丹青如解写,何羡洛城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僮仆(tóng pú):仆人。
  • 都宪:明清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
  •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 陶令:指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后辞官归隐。此处借指贺叔武尊人辞官。
  • 林下:指退隐之地。
  • 物色:指人的神态样貌。
  • (xiòng):远。
  • 扬历:指仕宦所经历。
  • 昭融:指明盛的样子。
  • 苕水:河流名,在今浙江省境内。
  • 遗爱:遗留仁爱于后世。
  • 息戎:停止战争。
  • 桑榆:日落时余光所在处,比喻人的晚年。

翻译

贺叔武尊人辞官归家的那天,仆人们欢欢喜喜地跑去迎接。人世间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在山林之下又多了一位辞官归隐的人。他们的神态样貌颇为相似,但遭遇和经历却大不相同。在这个盛世,人们有机会飞黄腾达,而贺叔武尊人经历过仕途后选择了归隐。苕水一带还留存着他的仁爱,横山那里早已平息了战乱。能得以全身而退他自己也很高兴,这次远行归家的路途虽远却也值得。指点着那繁茂的桑榆,消息传来,里巷都空了,人们都跑去观看。拉着幼子一同前行,搀扶着的拐杖旁还有村里的老翁们。在霜前就约定好了一同赏黄菊,青山在雨后更显秀丽,这都是大自然的功劳。是入世为官还是出世隐居,都遵循自己的内心,命运就交由上天安排。晚年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也能感受到皇恩浩荡,是有始有终的。如果有丹青妙手能将此景描绘下来,又何必羡慕洛阳城东的繁华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为祝贺贺叔武尊人辞官归隐而作。诗中描绘了贺叔武尊人辞官归家时的情景,以及他在任时的功绩和人们对他的敬重。诗的开头通过“陶令还家”的典故,引出贺叔武尊人的辞官,表现了对他的赞美。接着描述了他的归来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他所受到的欢迎。诗中还提到了他在地方上的功绩,如苕水的遗爱和横山的息戎,展现了他的仁政和才能。后面则表达了对他晚年生活的祝福和对他人生选择的尊重,认为他遵循自己的内心,无论是行藏还是命运,都有其道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人物和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贺叔武尊人的敬仰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看法。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