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饯圭峰董先生之南京

· 顾清
秩宗分务简元僚,学士声华重本朝。 辍讲暂违东殿直,移家初听下江潮。 西风燕市柳条短,春日金陵物色饶。 莫倚官閒疏献纳,左垣踪迹未全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秩宗:古代掌宗庙祭祀的官。(zhì zōng)
  • 元僚:大官。(yuán liáo)
  • 辍讲:停止讲学。(chuò jiǎng)
  • 东殿直:在宫殿中值班的官员。
  • 下江潮:指长江下游的潮水。
  • 燕市:北京的古称。
  • 金陵:南京的古称。
  • 物色饶:景色丰富美好。
  • 官閒:官职清闲。(guān xián)
  • 献纳:指献忠言供采纳。
  • 左垣:指朝廷的谏官。(zuǒ yuán)

翻译

掌管宗庙祭祀的秩宗分配职责,选用的是简便干练的大官,学士的声誉和才华在本朝备受重视。 暂时停止讲学,告别在东殿当值,刚要搬家前往,初次听闻长江下游的潮水声。 西风中北京的柳条已渐短,春天的南京景色丰富美好。 不要因为官职清闲就疏忽了进献忠言供采纳,在朝廷中担任谏官的踪迹并未完全远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顾清为董先生前往南京饯行而作。诗的首联强调了董先生的身份和重要性,他在朝中有很高的声誉。颔联描述了董先生暂时停止讲学以及即将搬家前往南京的情景。颈联通过对比北京和南京的景色,展现了季节的变化和两地的不同风貌。尾联则是对董先生的一种提醒和期望,希望他即便官职较为清闲,也不要忘记向朝廷进献忠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董先生的祝福,也蕴含了对他的期望和勉励。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