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明本教泰顺

· 顾清
欲别无言意万重,扁舟望望过江东。 名场自昔有遗恨,学海几年成此翁。 人向中朝愧山简,天教南士识胡公。 云门雁荡经行处,为想肩舆入画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扁舟(piān zhōu):小船。 名场:指科举考场,泛指追逐功名利禄的场所。 学海:指学问渊博如海。 中朝:朝廷。 山简:晋代名士,以放达著称。这里借指作者自愧不如山简的洒脱。 南士:南方的人士。 胡公:指沈明本,表达对他的尊敬。 云门雁荡:山名,在今浙江省境内,风景秀丽。 肩舆(jiān yú):轿子。

翻译

即将分别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心中情意万千,望着小船缓缓驶向江东。 在追逐功名利禄的场所自古以来就有遗憾,经过几年的学海中求索才成就了这位先生。 我在朝廷中自愧不如山简那般洒脱,上天让南方的人士认识了胡公(沈明本)。 当他经过云门雁荡这些风景优美的地方时,想必会坐着轿子如同进入画中一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沈明本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诗的首联通过“欲别无言意万重”,生动地描绘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扁舟望望过江东”则描绘了友人离去的情景。颔联提到“名场自昔有遗恨,学海几年成此翁”,既表达了对科举考场中不尽如人意之事的感慨,也赞扬了沈明本在学问上的深厚造诣。颈联“人向中朝愧山简,天教南士识胡公”,诗人自愧不如山简的豁达,同时对沈明本表示敬重。尾联“云门雁荡经行处,为想肩舆入画中”,想象友人在云门雁荡的美景中前行,画面感十足,也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美好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离别、友人的赞扬以及对旅途的想象,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情感和文学才华。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