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颜山人画送刘可大先生归五羊

· 顾清
山人胸中山万重,傍吞云梦涵太空。落笔天机横复纵,须臾万象分纤秾。 大山盘盘云与连,小山江面如浮烟。江长山远望不极,彷佛孤帆疑上天。 高岩飞流散冰雪,转出深林凡几折。上方台殿空烟霏,下界尘嚣此中绝。 林回路转地益清,垂杨一径通幽亭。先生高坐客不去,终日扁舟相对树。 平桥浅水带远村,青林茅屋春氲氲。儿孙生长不相识,鸡犬有时中夜闻。 山人昔年侍明光,填门造请皆侯王。熊姿犀角日点缀,局束不奈冠与裳。 兹图旷逸知有以,无乃赐金归去放笔临潇湘。风流太史同州彦,乞归几奏金銮殿。 离觞载举索我歌,不觉飞蝇污东绢。山人山人今有无,江湖落日愁烟芜。 玉堂挥翰须健手,碧山长啸非良谟。北来倘有阳关意,好写瀛洲春燕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朐(qú)臆:胸怀。意为“山人胸中山万重”中的“胸中山”指的是心中的丘壑、想法和情感,形容其丰富多样,如同山峦重重。
  • 云梦:古代大泽名,后泛指广阔的大泽。
  • 纤秾(nóng):细致和丰盛,形容万物的形态各异。
  • 盘盘:形容山形卷曲回旋。
  • 烟霏(fēi):烟雾弥漫的样子。
  • 氲氲(yūn yūn):形容气氛浓郁。
  • 明光:此处指朝廷。
  • 填门:形容来者众多,充满门庭。

翻译

山人的心中有着万千重山,旁边仿佛吞并着云梦大泽,包含着广阔的太空。他落笔时的灵感肆意纵横,片刻之间,万物的形态无论是细致还是丰盛都展现了出来。 大山卷曲回旋,云雾与之相连,小山面对江面,如同浮着的烟雾。江水悠长,山峦远望没有尽头,恍惚中那孤单的帆船像是要升入天空。 高高的山岩上飞泻的流水如散落的冰雪,转过几处幽深的树林。上方的台殿烟雾弥漫,下方的尘世喧嚣在此处隔绝。 树林中道路回转,地方越发清幽,垂杨之下有一条小路通向幽静的亭子。先生高高地坐着,客人不愿离去,整日里小船与树木相对。 平坦的桥边是浅浅的水流,带着远处的村庄,青青的树林中茅屋周围春意浓郁。儿孙们在这儿生长,彼此不相识,有时半夜能听到鸡犬的叫声。 山人过去在朝廷为官,前来拜访请求的人都是王侯将相。他每日以熊姿犀角般的威严装点自己,却受官职的束缚,不自在地穿着官服。 这幅图画如此旷达超逸是有原因的,莫不是被赐予钱财后归乡,放笔临摹潇湘的景色。风流的太史和同州的才俊,多次上奏请求辞官回归。 离别的酒杯举起,索要我的诗歌,不知不觉间飞蝇弄脏了东边的绢帛。山人啊,如今你是否还在呢?江湖上落日余晖,愁绪如烟雾弥漫的荒草。 在玉堂挥笔需要强健的手笔,在碧山长啸并非好的谋略。如果从北方来的人有阳关送别之意,那好去描绘一幅瀛洲春燕图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颜山人所画的一幅画,通过对画面中各种景象的描述,展现出了一种丰富、幽远、静谧的意境。诗中既有雄伟壮阔的大山、云雾缭绕的景象,又有清幽的树林、宁静的村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

诗人在描述画面的同时,也融入了对山人过去在朝廷为官的回忆,以及对他现在归乡生活的想象和感慨。诗中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对山人的赞美和钦佩,也有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思索。

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能够如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画面中的美景。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