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颜山人画送刘可大先生归五羊
注释
- 朐(qú)臆:胸怀。意为“山人胸中山万重”中的“胸中山”指的是心中的丘壑、想法和情感,形容其丰富多样,如同山峦重重。
- 云梦:古代大泽名,后泛指广阔的大泽。
- 纤秾(nóng):细致和丰盛,形容万物的形态各异。
- 盘盘:形容山形卷曲回旋。
- 烟霏(fēi):烟雾弥漫的样子。
- 氲氲(yūn yūn):形容气氛浓郁。
- 明光:此处指朝廷。
- 填门:形容来者众多,充满门庭。
翻译
山人的心中有着万千重山,旁边仿佛吞并着云梦大泽,包含着广阔的太空。他落笔时的灵感肆意纵横,片刻之间,万物的形态无论是细致还是丰盛都展现了出来。 大山卷曲回旋,云雾与之相连,小山面对江面,如同浮着的烟雾。江水悠长,山峦远望没有尽头,恍惚中那孤单的帆船像是要升入天空。 高高的山岩上飞泻的流水如散落的冰雪,转过几处幽深的树林。上方的台殿烟雾弥漫,下方的尘世喧嚣在此处隔绝。 树林中道路回转,地方越发清幽,垂杨之下有一条小路通向幽静的亭子。先生高高地坐着,客人不愿离去,整日里小船与树木相对。 平坦的桥边是浅浅的水流,带着远处的村庄,青青的树林中茅屋周围春意浓郁。儿孙们在这儿生长,彼此不相识,有时半夜能听到鸡犬的叫声。 山人过去在朝廷为官,前来拜访请求的人都是王侯将相。他每日以熊姿犀角般的威严装点自己,却受官职的束缚,不自在地穿着官服。 这幅图画如此旷达超逸是有原因的,莫不是被赐予钱财后归乡,放笔临摹潇湘的景色。风流的太史和同州的才俊,多次上奏请求辞官回归。 离别的酒杯举起,索要我的诗歌,不知不觉间飞蝇弄脏了东边的绢帛。山人啊,如今你是否还在呢?江湖上落日余晖,愁绪如烟雾弥漫的荒草。 在玉堂挥笔需要强健的手笔,在碧山长啸并非好的谋略。如果从北方来的人有阳关送别之意,那好去描绘一幅瀛洲春燕图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颜山人所画的一幅画,通过对画面中各种景象的描述,展现出了一种丰富、幽远、静谧的意境。诗中既有雄伟壮阔的大山、云雾缭绕的景象,又有清幽的树林、宁静的村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
诗人在描述画面的同时,也融入了对山人过去在朝廷为官的回忆,以及对他现在归乡生活的想象和感慨。诗中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对山人的赞美和钦佩,也有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思索。
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能够如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画面中的美景。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顾清
顾清的其他作品
- 《 为定默然题吴僧画兰二首 》 —— [ 明 ] 顾清
- 《 子南兄弟联取科名此予所素期而果不缪者计偕北上酌酒赋诗皆平居游处言语精神之实不复以文而故人情厚者当自慨然也 》 —— [ 明 ] 顾清
- 《 吴江夜泊寄长儿天彝八首 》 —— [ 明 ] 顾清
- 《 忆家园廿六首石榴 》 —— [ 明 ] 顾清
- 《 月楼为杨尚絅赋 》 —— [ 明 ] 顾清
- 《 旧有诵十二月吴江竹枝歌者戏效之得三首而止十一月廿三夜不寐因足成之诗成梦乘马上曲磴地名湖塘遇小儿杜姓者同行论处世之道甚悉 》 —— [ 明 ] 顾清
- 《 归善唐汝达尝侍其先君教华亭京邸相逢恍如一梦于其赴铜鼓学也赋以赠之 》 —— [ 明 ] 顾清
- 《 玉堂对月 》 —— [ 明 ] 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