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玉畴提学南畿

· 顾清
圣学久不讲,斯文日陵夷。 纷纷事佔毕,青黄互镌追。 岂无豪隽人,柰此场屋縻。 离章务迎合,出意追新奇。 公言著简册,启彼捷径岐。 坐令青衿子,释耒拾秉遗。 所操谅如此,即事吁可知。 陈侯儒林彦,宪府久声驰。 以彼冰檗操,树此文章麾。 色笑春雨霁,槚楚秋霜威。 矧伊根本地,允矣列郡规。 指挥苟有向,风行草争靡。 走也章句士,久堕荆棘蹊。 前瞻若有见,内顾靡所施。 六籍本大道,旁搜竟奚为。 赠言剧深愿,迥澜此其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佔毕(zhàn bì):指简册书籍,这里指死记硬背书本知识。
  • (juān):雕刻,这里指评判、评价。
  • (mí):束缚、牵制。
  • 青衿子:指学子。
  • (bò):黄檗,一种树木,味苦,这里比喻陈侯的坚韧和操守。
  • (jiǎ):楸树,这里用作教育的象征。
  • (jùn):收集、拾取。

翻译

圣人的学问很久没有被讲解传授了,文化和学术日益衰败。 人们纷纷忙着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对学问的评价也是混乱不一。 难道没有杰出的人才吗?奈何被科举考场束缚。 写文章只追求迎合,立意刻意追求新奇。 您的言论被记录在典籍中,为那些寻求捷径的人指明了歧途。 使得学子们放下农具,拾起被遗弃的经典学问。 您所秉持的理念确实是这样,从这件事就可以知晓了。 陈侯是儒林的俊彦,在御史府早已声名远扬。 凭借他如冰檗般的操守,树立起这文章的大旗。 他的面色和笑容如春雨初晴般温和,教育学子时又如秋霜般威严。 况且这是根本之地,确实是各郡的楷模。 只要指挥有方向,就像风刮过草自然就会倒下一样。 我这个只会寻章摘句的人,长久地陷在荆棘小路中。 向前看好像有所发现,回头看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六经本来就是大道,四处搜寻旁的究竟有什么用呢? 我这番赠言饱含深切的期望,力挽狂澜就在这个时候了。

赏析

这首诗是顾清写给陈玉畴的赠诗,表达了对当时学术风气的忧虑以及对陈玉畴的期望。诗的开头指出圣学久废,斯文陵夷的现状,批评了当时人们死记硬背、追求新奇迎合的学风。随后称赞陈玉畴的才学和操守,认为他能够为学子们指明正确的方向,改变不良的学风。诗中用“青衿子”“释耒拾秉遗”等形象的表达,展现了对陈玉畴能够引导学子回归正统学问的期望。同时,诗人也对自己过去陷入寻章摘句的困境进行了反思。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陈玉畴的深切期望,希望他能够力挽狂澜,改变当时的学术风气。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学术和教育的关注与思考。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