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读音:tíng tíng
- 阿:山的角落。读音:ē
- 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读音:rèn
- 郁嵯峨: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读音:yù cuó é
- 负苓子:传说中的仙人。
翻译
孤松是多么的高耸直立,孤独地生长在山岩的角落里。 它低头俯视着千仞深的溪流,抬头仰望那高峻的山峰。 那高峻的山峰难以攀登,让人心中忧愁又能怎样呢。 空旷的山谷中没有多余的声音,只有那《伐檀》的遗歌。 只希望那负苓子仙人,能够在千年之后再次来到这里。
赏析
这首诗以孤松为主题,描绘了它孤独地生长在山岩角落的情景。诗中通过对孤松所处环境的描写,如千仞溪、郁嵯峨的山峰,烘托出孤松的高洁与坚韧。同时,“嵯峨不可攀,劳心其如何”表达了面对艰难困境时的无奈之感。“空谷无馀音,伐檀有遗歌”则增添了一种空灵与悠远的氛围。最后,诗人希望负苓子仙人能重来,或许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简洁,富有感染力,表达了诗人对孤松的赞美以及对某种理想境界的追求。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