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酸辛:辛酸,痛苦悲伤。
- 嗔(chēn):发怒,生气。
- 篙(gāo):撑船的竹竿或木杆。
- 横陈:本指横卧,此处形容身体疲惫地伸展着。
- 斗:这里指对抗、争斗。
- 贾(gǔ)货:买卖货物。
- 行冬:在冬季进行(某种活动)。
- 行春:古代地方官在春季巡视民情,此处可理解为不停地忙碌奔波如同巡视民情一样辛苦劳累。
- 博望:指张骞(qiān),因出使西域有功,被封为博望侯。
- 槎(chá):木筏。
- 审:知道,明白。
翻译
才到一处险滩便又感到痛苦辛酸,船身倾侧又哪里敢动怒生气呢。 手握着竹篙忍不住发出悲苦的哭声,身上流淌着如珠的汗水,疲惫地伸展着身体。 精神上与礁石和急流对抗,就像买卖货物的人冬天和春天都不停奔波一样辛苦。 当年张骞前往天河,撑起木筏的不知道是什么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行船上滩的艰难情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诗的首联通过“才到”“又酸辛”“不敢动嗔”,表现出上滩的艰难和行船人的无奈。颔联中“手捉竹篙供野哭”形象地写出了行船人的痛苦,“身流珠汗苦横陈”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疲惫。颈联将行船人的精神与斗石斗水的艰难以及贾货的奔波劳累相类比,突出了行船生活的艰辛。尾联以张骞出使西域的典故作结,引发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行船人在艰难环境中的坚持和探索。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沉,生动地展现了行船人的苦难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