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庵和章趣成郡志末有三泖九峰遗似屣之句再叠反骚

· 顾清
故国遗文四百年,消沈已似海东田。 编摩滥把丹青笔,心赏谁分燥湿弦。 缃夹远封应有日,藜灯深夜敢诬天。 横云片玉书堆近,多少英雄地下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消沈:同“消沉”,指衰颓、没落。
  • 编摩:指编集、纂辑。
  • 缃夹(xiāng jiā):浅黄色的书套。
  • 藜灯(lí dēng):用藜茎做成的灯。

翻译

祖国的文献已经有四百年了,如今已经衰落,如同海东的田地般荒芜。 胡乱地拿着画笔进行编纂,真正懂得欣赏的人又有谁能分辨其中的优劣呢。 浅黄色的书套封存的书籍,应该有重见天日的时候,我深夜点着藜灯著书,怎敢欺骗上天。 如横云片玉般的书籍堆积在身旁,不知有多少英雄已长埋地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文献衰落的感慨,以及自己坚持著述的决心。诗的首联通过将故国文献的悠久历史与如今的衰落状况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忧虑。颔联则对编纂工作的现状表示了不满,认为真正的欣赏者难以分辨其中的好坏。颈联表达了诗人对文献重见天日的期待,以及自己不畏艰难、坚持创作的信念。尾联以书籍的堆积和英雄的长眠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思考。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