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日高澹庵同王姚陈三明府集海幢限韵

鹤盖相过尽日曛,清词尤胜鲍参军。 卢能入定身成树,何点为官肉未荤。 静揽波光春自动,同怜噩梦意俱焚。 明时况复须王佐,花转洪钧气欲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鹤盖:形如飞鹤的车盖。借指仙人的车驾。
  • (xūn):落日的余光。
  • 鲍参军:指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善写乐府诗,这里用以赞美诗词的优美。
  • 卢能:指禅宗六祖惠能,传说他在黄梅山修行时,听五祖弘忍讲经,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后在南华寺弘法。这里的“卢能入定身成树”是用其修行入定的典故。
  • 何点:南朝梁人,性通脱,好佛理,时人称其为“通隐”。他在南齐时,曾被多次征召为官,但他都不应召。这里的“何点为官肉未荤”是说他虽为官但仍坚持吃素的习惯。
  • 洪钧:指天地或大自然。
  • (yūn):形容烟云弥漫的样子。

翻译

仙人的车驾来来往往,一整天都在落日的余晖中。优美的诗词胜过鲍照的作品。惠能入定修行,身心如同长成了大树;何点虽为官,但坚持吃素。静静地观赏波光,春天的气息自然涌动;一同怜悯那些噩梦,希望将其带来的痛苦之意全部消除。在这开明的时代,更需要有辅佐帝王的能臣,鲜花转动,大自然的气息如烟雾般弥漫,充满生机。

赏析

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中通过“鹤盖”“清词”等描绘,展现出一种高雅的氛围和文学的魅力。用惠能入定和何点为官的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深度。“静揽波光”“同怜噩梦”等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思考。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时代的期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整首诗意境优美,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