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至济宁秦凤山示和彭幸庵吊古诸作次韵八首淮阴侯祠
忆昨銮舆播奉天,先生陪从若甘泉。
文章已出留侯上,筹策仍推贾傅前。
一自贞元仇正论,直从元祐讲遗编。
高山四海同瞻仰,况复桑榆共一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銮舆(luán yú):皇帝的车驾。
- 播:迁移,流亡。
- 奉天:当时的一个地名。
- 甘泉:这里指的是秦朝建的甘泉宫,此处借指帝王的离宫,这里可能是以汉武帝常于甘泉宫接见诸侯王、郡国计吏及处治政事等类比当时的情景。
- 留侯:指张良,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字子房,封为留侯。
- 贾傅:指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后因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感歉疚,抑郁而亡,年仅三十三岁。
翻译
回想起昨日皇帝的车驾迁移到奉天,先生陪同跟从,仿若置身于甘泉宫中。先生的文章超过了留侯张良,筹谋策略也推在贾谊之前。自从贞元年间就对正确的言论怀有仇恨,一直到元祐年间仍在谈论遗留下来的典籍。像高山一样的先生受到四海之人的共同敬仰,更何况我们在这桑榆晚景中共处一地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回忆皇帝车驾迁移时的情景,赞扬了“先生”的文才和谋略,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上一些时期不正之论的批判,以及对“先生”受到敬仰的肯定。诗中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如“留侯”“贾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与“先生”共处的感慨。整首诗意境宏大,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当下的感慨。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顾清的其他作品
- 《 为任芸轩题画兼以识别 》 —— [ 明 ] 顾清
- 《 泰和萧生将赴临汀驿留三日为予写真赋此为赠 》 —— [ 明 ] 顾清
- 《 题华文远所藏五松图 》 —— [ 明 ] 顾清
- 《 十峰约陪喻府君夜坐明日有诗次韵 》 —— [ 明 ] 顾清
- 《 古松 》 —— [ 明 ] 顾清
- 《 题徂徕山人小景二幅 》 —— [ 明 ] 顾清
- 《 赋栖翠楼送曹良金出使归省 》 —— [ 明 ] 顾清
- 《 吴江夜泊寄长儿天彝八首 》 —— [ 明 ] 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