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行

· 顾清
楼船行,铜鼓鸣,和以横笛间丁宁。 空江深夜天宇澄,稀声要眇杂铿吰。 隐如仙乐度青冥,贵人中坐憺无营。 流星捷报前几程,徵丁索馈百里惊。 儿童喜闻铜鼓音,不知铜鼓伤予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铜鼓(tóng gǔ):中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打击乐器,也是一种象征权力和财富的重器。
  • 楼船:高大的战船。
  • :应和,跟着唱或伴奏。
  • 横笛:一种竹制的管乐器。
  • 丁宁:同“叮咛”,再三嘱咐,反复地说。
  • 要眇(yāo miǎo):形容声音清细悠长。
  • 铿吰(kēng hóng):形容声音洪亮。
  • 青冥:青天,天空。
  • (dàn):安然,泰然。
  • 无营:无所谋求。
  • 捷报:胜利的消息。
  • 徵丁:征集壮丁。
  • 索馈:索取粮饷。

翻译

战船前行,铜鼓敲响,伴随着横笛的声音,其间还夹杂着反复的叮嘱声。在这空荡的深夜江面上,天空澄澈,那稀少而清细悠长的声音混杂着洪亮的声响。这声音隐约如仙界的乐曲飘向天空,尊贵的人坐在中间安然无所求。流星传来前方路程的捷报,征集壮丁和索取粮饷的事情让百里之内的人惊恐。儿童们喜欢听到铜鼓的声音,却不知道这铜鼓之声让我内心忧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楼船行进中铜鼓、横笛的声音,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情景,展现了一幅丰富的画面。诗的前几句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铜鼓和横笛的声音交织,给人以神秘的感觉。然而,随后提到的流星捷报以及徵丁索馈的情况,却打破了这种宁静,带来了一丝不安和忧虑。最后一句通过儿童对铜鼓声音的喜爱与诗人内心的忧伤形成对比,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整首诗意境独特,语言简洁,将不同的情感和场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在感受到美妙音乐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民生的关怀。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