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白云禅师挽词

振锡朝天去,归来独掩扉。 翰林曾颂橘,刺史亦留衣。 行道空陈迹,遗言可表微。 重来法云地,犹想雨华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振锡(zhèn xī):谓僧人持锡出行。锡,锡杖,杖头有锡环,振之以发声。
  • (fēi):门。
  • 翰林:古代官名。
  • 颂橘:原指歌颂橘树之美,后常用来赞美品德高尚或有才华的人。
  • 刺史:古代官名。
  • 陈迹:过去的事迹。
  • 表微:表明微细的事。
  • 法云地:佛教语,为菩萨修行的第十个阶位。此指高僧修行之地。
  • 雨华:佛教语,谓诸天为赞叹佛说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

翻译

手持锡杖朝天上走去,回来后独自关上房门。 曾在翰林院歌颂品德高尚之人,也曾被刺史挽留留下衣衫作为纪念。 高僧的修行之路只空留过去的事迹,但其遗言可以表明他细微之处的深意。 再次来到高僧修行的地方,还想象着如同诸天散花如雨般的美妙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对龙兴白云禅师的挽词,表达了对禅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诗的首联通过“振锡朝天去”描绘了禅师离世的情景,“归来独掩扉”则表现出禅师回归后的孤独与寂静。颔联通过“翰林曾颂橘,刺史亦留衣”,用两个事例赞扬了禅师的品德和才华,显示出他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颈联“行道空陈迹,遗言可表微”,表达了对禅师过往事迹的怀念以及对其遗言中蕴含深意的肯定。尾联“重来法云地,犹想雨华飞”,诗人再次来到禅师修行之地,想象着曾经的美好景象,蕴含着对禅师的深深思念和缅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禅师的赞颂和对其离去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对高僧的敬仰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