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天孙不嫁惜娉婷,此夕新妆翡翠軿。 银汉浪传乌鹊影,锦机飘下凤凰翎。 张生槎动秋应返,柳子文成梦未醒。 老矣不争儿女巧,敢将词笔累仙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孙:星名,即织女星。“孙”读作“sūn”。
  • 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 翡翠軿(fěi cuì píng):用翡翠装饰的妇人所乘之车。“軿”,古代一种有帷幔的车。
  • 银汉:银河。
  • 乌鹊:指喜鹊。传说农历七月初七,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
  • 锦机:织锦的机器。
  • 张生槎:传说汉代张骞曾乘槎(木筏)寻找黄河源头,进入天河,见到牛郎织女。槎,“chá”,木筏。
  • 柳子文:此处可能指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其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最为著名,“梦未醒”可能指其文章富有奇幻色彩,如梦境一般。

翻译

织女星不愿出嫁,怜惜自己的美好姿态,在这个七夕之夜,她如乘坐着新妆饰的翡翠车般明艳动人。银河中传说着喜鹊的身影,那是它们在为牛郎织女搭桥;织锦机旁仿佛飘下了凤凰的翎羽。张骞乘槎进入天河,秋天应是要返回人间了;柳宗元的文章如梦境般奇幻,至今令人难以忘怀。我已经年老,不再去争比儿女们的乞巧之巧,怎敢用诗词之笔去劳烦仙灵呢。

赏析

这首诗以七夕为背景,通过对织女星、银河、喜鹊、织锦机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了浪漫而神秘的氛围。诗中提到天孙(织女星)的娉婷之姿,以及银汉上的乌鹊传说,增添了神话色彩。同时,诗人以张骞乘槎和柳宗元的文章作比,既展现了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又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年老,不再追求儿女们的乞巧之巧,体现了一种对世事的超脱态度。整首诗意境优美,用典巧妙,语言流畅,将七夕的传统主题与诗人的个人情感相结合,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