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履:鞋。
- 絇(qú):古时鞋上的装饰物。
- 称趾:合乎脚趾的形状,穿着舒适。
- 去齿:指鞋底不会磨损。
- 锡飞:指僧人行走如飞。
- 上公:周代官爵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上公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中最高的一等,这里借指高官厚禄。
- 赤几几:形容显耀的样子。
- 免俗:不拘世俗常情。
- 吉贝:棉花。
- 屣(xǐ):鞋。
翻译
我行走四方如今已经年老了,青色的鞋子归来时也许已经没有鞋底了。 这孩子值得教导,来为我进献鞋子,富罗加饰絇的鞋子很合脚。 上山下山鞋底不会磨损,像僧人一样行走如飞,一日能行千里。 何必追求高官厚禄的显耀呢,不能免俗姑且就这样吧。 用棉花快速裁制成鞋子,在东皋我与你同生共死。
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豁达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头,诗人自述行走四方,如今已老,鞋子都可能磨破了,流露出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接着,提到孺子进献的鞋子合脚,体现出对他人关怀的感激。“上山下山免去齿,锡飞相从日千里”,描绘了鞋子的耐用和行走的轻松,也暗示了诗人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顺利前行。“恶用上公赤几几,未能免俗聊复尔”,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世俗的一种无奈接受。最后,诗人表示愿意用棉花裁制鞋子,与某人在东皋同生共死,体现了一种对友情或某种情感的坚定承诺。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鞋子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种种思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