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杂兴七首

· 刘基
门道中原沸似糜,倚楹长啸不胜悲。 百年城郭连烽火,千里乘麻委蒺藜。 南国久纡方叔旆,东郊未返鲁侯旗。 五湖何处堪垂钓,肠断松楸入梦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门道:指国家的门户,即边疆。
  • 中原:指中国的中心地带,即黄河中下游地区。
  • 沸似糜:形容战乱频繁,局势动荡不安,如同沸腾的粥。
  • 倚楹:靠着柱子。
  • 长啸:大声呼喊,表达悲愤之情。
  • 不胜悲:无法抑制的悲伤。
  • 连烽火:烽火连天,形容战事频繁。
  • 乘麻:指战乱中人们穿着麻衣,表示哀悼。
  • 委蒺藜:蒺藜是一种带刺的植物,委蒺藜形容土地荒芜,长满荆棘。
  • 南国:指南方的国家或地区。
  • 方叔旆:方叔是古代名将,旆是古代军队中的大旗,这里指南方战事未平。
  • 东郊:指东方的边疆。
  • 鲁侯旗:鲁侯是古代诸侯,旗指军旗,这里指东方战事未结束。
  • 五湖:指中国南方的五大湖,这里泛指江湖之地。
  • 垂钓:钓鱼,常用来比喻隐居或闲适的生活。
  •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
  •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来象征故乡或故人。
  • 入梦思:在梦中思念。

翻译

国家的门户边疆如同沸腾的粥一般动荡不安,我靠着柱子大声呼喊,无法抑制内心的悲伤。百年的城郭接连遭受战火的摧残,千里之内人们穿着麻衣哀悼,土地荒芜长满荆棘。南方的战事久久未平,东方的边疆也未见鲁侯的军旗归来。在五湖之地,何处可以让我安心垂钓,我的内心极度悲伤,梦中不断思念着故乡的松树和楸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频发的时代背景,通过“沸似糜”、“连烽火”等生动形象的比喻,传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的深切忧虑。诗中“倚楹长啸”、“肠断松楸”等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抑制的悲伤情绪。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