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犯 · 秋夜

· 刘基
夜何其,星移漏转,凉蟾照无睡。宝筝弦断,金雁与青釭,相对憔悴。塞鸿过尽人千里。馀香怨绣被。但满眼、碧云红树,阑干空自倚。 阶前暗蛩最殷勤,悽悽似向我、说他情意。莎露冷,相将到、晓霜开蕊。惟应有、素娥未老,曾几见、桑田成海水。任浪语、愁来堪遣,君看明镜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凉蟾:指秋月,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 宝筝: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此处指女子所弹的筝。
  • 金雁:指筝上的雁柱,因形似雁而得名。
  • 青釭:古代的一种灯具。
  • 塞鸿:指北方边塞的鸿雁,常用来比喻远方的消息。
  • 碧云红树:形容秋天的景色,碧云指蓝天,红树指秋叶。
  • 暗蛩:指夜晚的蟋蟀。
  • 莎露:指草地上的露水。
  • 素娥:指月亮,古代传说月中有嫦娥,故称。
  • 桑田成海水:比喻世事变迁,出自《庄子·逍遥游》。

翻译

夜已深,星辰移动,时间流转,秋月照耀着无眠的人。宝筝的弦断了,筝上的雁柱与青灯相对,显得憔悴。塞外的鸿雁飞过,人已远在千里之外。留下的香气和怨恨,都寄托在绣被之中。眼前只有碧蓝的天空和红叶的树木,独自倚着栏杆,空自等待。

台阶前,夜晚的蟋蟀最是殷勤,凄凄地像是在向我诉说它的情意。草地上的露水冰冷,就这样一直到清晨霜花开放。只有那未老的月亮,曾几何时见过桑田变成海水。任凭那些浪语,愁绪来时又怎能排遣,你看那明镜中的自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秋夜无眠的场景,通过星移、凉蟾、宝筝、金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和思念的氛围。词中“塞鸿过尽人千里”一句,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而“碧云红树,阑干空自倚”则进一步以景抒情,展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奈。结尾的“君看明镜里”,则是对自我情感的一种审视和反思,表达了内心的愁苦与无法排遣的情感。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秋夜思人之作。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

刘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