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石末公月蚀见寄

· 刘基
凉气开秋桂未花,青天见月漫咨嗟。 玉毫扑搠此中兔,金背荧煌何处蟆。 百鍊精铜才照胆,连城白璧底生瑕。 谁能鼓剑披氛祲,莫遣东郊马喷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毫:指月亮的光芒。
  • 扑搠:形容月光闪烁的样子。
  • 金背荧煌:形容月亮背面金光闪闪的样子。
  • :指月亮上的阴影,古人认为月中有蟾蜍。
  • 百鍊精铜:比喻经过多次提炼的纯铜,这里指镜子。
  • 照胆:指镜子能照见人的内心。
  • 连城白璧:比喻极其珍贵的东西。
  • 底生瑕:指白璧上出现了瑕疵。
  • 鼓剑:挥动剑。
  • 氛祲:指不祥之气。
  • 喷沙:形容马奔跑时扬起的尘沙。

翻译

秋天的桂树还未开花,凉气已经袭来,我仰望青天之上的月亮,不禁叹息。 月亮的光芒闪烁,仿佛在捕捉其中的兔子,而月亮背面的金光又在何处闪耀着蟾蜍的影子。 经过多次提炼的铜镜,才能照见人的内心,而珍贵的白璧上却出现了瑕疵。 谁能挥动剑来驱散这不祥之气,不要让东郊的马儿扬起沙尘。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赏月为背景,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诗中“玉毫扑搠此中兔,金背荧煌何处蟆”巧妙地运用了月亮的传统象征,展现了月色的神秘与变幻。后两句“百鍊精铜才照胆,连城白璧底生瑕”则通过对比,抒发了对完美与瑕疵并存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