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 送别

· 刘基
白蘋洲,有芦花似雪,人在木兰舟。祖帐方开,骊歌未暌,斜照半入江楼。话不了、缠绵意绪,早归鸿、相唤落沙头。红蓼丹枫,青烟碧草,总为供愁。 此去几时重见,怅秾华易谢,零雨难收,落浦波空,渭城柳尽,欲饮还又回眸。恨只恨、无情海水,趁归风、辄向西流。毕竟难留,一宵长似三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萼红:词牌名,即“一萼红”。
  • 白蘋洲:长满白蘋的沙洲。
  • 芦花似雪:形容芦花白如雪。
  • 木兰舟:用木兰树材制成的船,常用来泛指船只。
  • 祖帐:古代送别时设在路旁的帐篷,供饯行之用。
  • 骊歌:古代告别时唱的歌。
  • 斜照:斜阳。
  • 缠绵意绪:指依依不舍的情感。
  • 归鸿:归来的大雁。
  • 红蓼:一种水生植物,花红色。
  • 丹枫:红色的枫叶。
  • 秾华:繁盛的花朵。
  • 零雨:细雨。
  • 落浦:水边。
  • 渭城柳:指渭城(今陕西咸阳)的柳树,常用来象征离别。
  • 回眸:回头看。
  • 归风:归途中的风。
  • :总是,就。
  • 一宵长似三秋:形容夜晚感觉特别漫长,好像过了三个秋天。

翻译

在长满白蘋的沙洲上,芦花白得像雪一样,有人乘着木兰舟。送别的帐篷刚刚打开,告别歌还未唱完,斜阳已经半照进江边的楼阁。话还没说完,依依不舍的情感已经涌上心头,归来的大雁相互呼唤着落在沙头。红蓼、丹枫、青烟、碧草,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增添愁绪。

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惆怅繁花容易凋谢,细雨难以收集。水边的波光空荡,渭城的柳树已经凋零,想要喝酒却又回头看了一眼。恨只恨那无情的海水,趁着归途中的风,总是向西流去。毕竟这一切都难以留住,一夜之间感觉像是过了三个秋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送别时的深情与不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如芦花、斜阳、归鸿等,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氛围。词中“话不了、缠绵意绪”直抒胸臆,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结尾的“一宵长似三秋”则巧妙地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离别之夜的漫长与煎熬,增强了词的感染力。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词人刘基的高超艺术成就。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