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四日自深谷之灵峰作
平旦出云门,亭午至灵峰。
山盘涧萦纡,谷深岩错重。
竹露滴皎皎,林霞散溶溶。
度石苔藓滑,披萝烟霭浓。
颇喜禾黍成,可以慰老农。
野草各有花,照水似炫容。
徐行恐触热,聊憩崖下松。
时闻幽鸟鸣,亦足开心胸。
慨怀陶隐居,丹灶今无踪。
干将与莫邪,俱巳化为龙。
空馀远山色,菡萏青芙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平旦:天刚亮的时候。
- 亭午:正午。
- 涧:山间流水的沟。
- 萦纡:曲折环绕。
- 皎皎:明亮的样子。
- 溶溶:宽广的样子。
- 苔藓:一种低等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 披萝:拨开藤萝。
- 烟霭:云雾。
- 炫容:炫耀美貌。
- 陶隐居: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隐逸诗人。
- 干将、莫邪:古代著名的宝剑名。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 青芙蓉:青色的荷花。
翻译
天刚亮就从云门出发,到了正午才到达灵峰。山脉蜿蜒,溪涧曲折,山谷深邃,岩石重重叠叠。竹叶上的露水滴落,明亮如珠,林间的霞光散开,宽广如海。跨过长满苔藓的石头,脚下湿滑,拨开藤萝,云雾缭绕。看到庄稼成熟,心中欢喜,足以安慰老农。野草上各自开着花,映照在水面上,仿佛在炫耀自己的美貌。慢慢地行走,生怕触碰到炎热,暂且在崖下的松树旁休息。不时听到幽深的鸟鸣,也足以开阔心胸。感慨地怀念陶渊明,他的炼丹炉如今已无踪迹。干将和莫邪这两把宝剑,也都化作了龙。只剩下远处的山色,如同青色的荷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从云门至灵峰的旅途所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间的自然美景。诗中,“竹露滴皎皎,林霞散溶溶”等句,以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清晨山间的清新与宁静。同时,通过对“颇喜禾黍成”的描写,表达了对农作物丰收的喜悦。诗末的“慨怀陶隐居”等句,则抒发了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